教学文章系列
学家长如何做好陪练 学琴的十二个好习惯 学琴的孩子应该多参加比赛
大龄孩子学习钢琴的优势 学习钢琴的理想条件有那些 踏脚凳对幼儿学习钢琴的重要性
如何控制演奏的力度和声音 家长如何配合孩子学琴 气力气小也要注意力度
克服弹琴手软的小窍门 使用节拍器应注意的问题 购买钢琴应注意的几点
写给初学钢琴的孩子家长 成人学习钢琴的九点建议 考级不要盲目求“快”
弹好一首作品的标准 参加考级和比赛应该注意的几点 如何进行登台表演的准备
示范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父母在钢琴教学中的作用 你老师让你背谱吗?
打好基础是成功的关键 参加比赛的益处 弹好跑句的10点体会
休止符的重要性 皇家音乐考级(RCM)简介 提高视奏能力的诀窍
学琴是不是越小越好? 勤奋就是练够时间 学琴是剥夺孩子的幸福童年吗?
兴趣不决定成绩 钢琴能否自学? 学好钢琴需“严师”
钢琴的保养 钢琴“一对一”教学的必要 “能歌善舞”益助学琴
再谈学钢琴 推荐四部经典的钢琴题材电影 钢琴演奏手型问题
钢琴家的名言 我的孩子适合学琴吗 除了开发智力,钢琴还能给幼儿带来什么
家长对孩子学琴存在的认识误区 如何判断钢琴教师的水平 成人学琴的心理准备和正确意识
能否不学钢琴练习教材,只弹好听的曲子? 不应把“考级”乐谱作为主要教材! 业余与专业学习钢琴的异同
重视中国钢琴作品的学习和演奏 孩子,你学琴是断奏入门吗? 学习多长时间才能会弹钢琴
对温哥华钢琴教学的几点感受 音乐表现与弹奏技术的关系 钢琴演奏的基本技巧是什么
“高抬指”训练的必要性 怎样控制手腕的运用 练琴后手很累是什么原因?
怎样克服“颠腕”的毛病 提高视奏能力的要诀 重视Legato(连奏的)技术的正确使用
钢琴演奏的歌唱性 选购钢琴的秘诀  

家长如何做好陪练

有家长提出:“舆论导向与教育专家都说,陪练不利于孩子学习。但在孩子学琴过程中,家长不陪,一怕孩子学习不自觉,二怕老师不负责,就怕学费浪费了,还耽误了孩子的青春。”孩子年龄小,天性好玩、好动,自制能力差,注意力不稳定,他们的认知和思维能力有限,不可能像成人那样为了某种需要去做。所以一遭遇困难便害怕,这是很自然的,如果不闻不问,放任自流,是绝对学不好钢琴的,这就离不开家长科学地“陪”了。?

首先,与孩子签定君子协定。很多琴童的家长是因为孩子吵着要学琴才买 的,当听到一首首美妙的钢琴曲或者听到邻居小朋友弹出动听的曲子时,孩子便对想象中的钢琴产生了追求,所以初学钢琴时,兴趣浓厚充满新鲜和好奇,迫不及待 地在琴键上摸摸敲敲,经过一段时间学习便能演奏一首小曲了,又收获了成功的喜悦,兴趣得以持续。而随着学习难度一点点增加,对演奏技巧、技能、音乐素质的 要求一步步提高,孩子就有可能畏难,一畏难,练琴就成了一件既枯燥又乏味的“苦差”, 兴趣就会减退或消失。这时就需要家长和教师尽力把短暂兴趣化为稳定兴趣。我在教学中就经常遇到:一些孩子学习过一段时间后,就不肯学了,不仅兴趣消失,还 产生了厌倦。在这关键时刻,家长就要帮做抉择,替孩子做主。有些学生就半途而废了,不仅浪费了时间,经济上受损,更重要的是迁就了这种不肯吃苦,两天打 渔,三天晒网见“难”思迁的不良品质,等于是养虎为患,将会影响到以后的学习和生活,甚至是一生。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智力的成就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的伟大。”坚强的意志力是一剂良药,它能使孩子在学琴的道路上排除一切困难和阻碍,坚持不懈地练习,最终在漫长的练琴生涯中获得成功。当然家长也不是死死盯着寸步不离地“陪”,更不能“棍棒教育”,而是平等地和孩子商量学习任务,签定君子协定,定时间和任务,让孩子能够接受。如果他(她)没有完成自己的承诺,就有理由给孩子必要的惩罚,让他(她)明白失信和不完成任务的代价。如此,不仅是练琴,还会惠及其他。?

其次,创造音乐环境,“陪”孩 子熏陶音乐。有教育家认为,环境是教育的第一要素。家长要注意营造音乐环境,譬如忍痛割掉心爱的电视剧,而放交响乐和钢琴曲的碟片;放下手上的娱乐,陪孩 子去看演奏会,参加音乐竞赛或交流活动,让孩子在音乐的环境里潜移默化中接受音乐的熏陶,从而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可是有些家长,宁愿带孩子去吃肯德基, 也舍不得买音乐会的票和参加比赛。有些家长不惜动用关系,出重金叫孩子进名校,看中的就是良好的学习环境,而学习音乐也同样需要营造良好的环境。另外,演 奏会或者音乐比赛本身就是一个让孩子交流的极好平台,孩子可以结识很多“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分享各自学琴的心路历程,何乐而不为呢??

另外,还要懂“陪”会“陪”,“陪”出知音来。我年龄小的孩子基本上是要求家长陪的,尽管有的钢琴教师把家长留在客厅里,不欢迎家长跟着听课,我却是欢迎的,因为有了家长的合作,孩子的钢琴技术能进步得更快。可是我却发现有的家长,在陪孩子上课时,不是打瞌睡,就是在看报,如此“陪”,还不如不陪,因为对正在练琴的孩子产生了消极的影响,有些孩子经常向我抱怨:“我讨厌爸爸看我练琴,因为他什么都不懂。”还有的家长陪,听到我指出孩子这样和那样的错误,就骂不绝口,甚至还动手打,更是影响到我的教学。所谓“陪练不利学习”就是针对这些“陪”的 家长。如果我教学时有家长陪,就不能闲着,请他们做笔记,参入教学,因为孩子还小,而技巧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练习过程,孩子不可能通过上一两次课就能完全 领悟,这就需要家长记笔记,帮孩子分析错误,体验孩子学习过程,也无形中使家长和孩子一起亲近了钢琴。我认为家长不一定要会弹,但要会听,至少在孩子初学 阶段能听出孩子在练习中所出的错误,否则,孩子也不会服气,甚至会反感。

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家长在“管教”自己孩子练琴时,必须把握好“度”。任何事物都有客观存在的发展规律,它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孩子学钢琴也如此,从简单的手指训练到乐曲的弹奏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不少家长却“揠苗助长”, 孩子刚练几天就觉得差不多了,逼孩子弹乐曲,连基本的手指站立都难掌握,音与音之间的连接没有扎扎实实地训练,又如何弹出优美、动听的乐曲呢?也有的孩子 勉强只有三级水平,却逼着考四级,甚至是五级、六级。不仅练琴,小孩的身心发育和年龄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比如一个13岁的孩子独立练2,3个小时钢琴也许不是一件很难的事,但一个4岁的小孩在大人鼓励下能很有兴趣地“玩”30分钟,就相当不错了,所以家长的“逼”也要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心理承受能力的增强,而慢慢增加练习难度和时间。?

“陪”是一种教育手段,更是一种艺术,并不是一刻不停地盯着孩子坐在琴上,而是可以遥控的,甚至还可以“玩”,陪是为了不陪,“陪”着孩子上路,养成良好习惯,将来学习高难度了就不可能“陪”了。

学钢琴的十二个好习惯

习惯一:
弹琴前做些手指拉伸的动作。
动作以手指韧带的拉伸为主,不要太用力。目的类似于跑步、游泳前的准备运动,能使你更快地进入弹琴状态。冬天的话如果手冷,可以先抱会儿热水袋暖暖手。

习惯二:
坚持每天弹一段哈农。
哈农主要是练习基本技术,就象武术中压腿、弯腰一样。只要你开始弹哈农,就坚持每天弹一段。这样,即使每天没太多时间碰琴,也能使你的水平不至于退得太厉害。而对于初学者来说,每天弹哈农更能保持稳定、快速的进步。

习惯三:
由慢至快。
慢练的好处实在太多,在我别的文章有详细解释,在此就不多说了。

习惯四:
从第一遍弹就重视谱子上的每一个符号。
许多人第一遍弹都会忽略谱上的表情记号,然后在弹熟后改,其实在第一遍弹时就注意表情符号更能加深对曲子的理解,而且不会为将来的改错而浪费时间。

习惯五:
弹琴时备一支铅笔。
很多时候谱子上并没有详细的指法、强弱指示,这时候,就需要用笔来把我们自己认为合适的指法、强弱等记号标上去。记住要用铅笔,不然写错比较难改。

习惯六:
没有弹熟一首曲子前少听录音。
录音只不过是一个参考,没弹熟就听录音往往会导致我们去模仿录音,从而盲目追求速度,并失去自己对曲子的理解。

习惯七:
学会分段练习,单独纠错。
不要每次都从头弹到底,第一遍弹一首曲子是先把它分段,熟悉一段以后再练下一段。一旦发现哪里有错误,要单独把错误的地方挑出来改正。分段练习也更有利于曲子的整体把握。

习惯八:
保持良好的手型。
不论弹什么曲子,不论用什么速度弹,尽量保持良好的手型。也许有人会说:速度上去了,手型就没法保证了。其实不然,能在高速弹奏中保持良好的手型也是检验基本功是否扎实的标准之一。

习惯九:
弹与自己水平相符的曲子。
很多人喜欢弹超出自己水平很多的曲子,这样做其实是有害而无益的。曲子超出自己水平很多,你就很难保证自己技术处理上的准确性,甚至会有大量的错音。而且以后即使有水平弹奏这曲子了,也很难改回来。

习惯十:
学会背谱。
很多好老师都会要求学生有目的的背谱。这并不仅仅是在锻炼你背谱的能力,而是要你有更多的保留曲目。这样既能提升对曲子的理解,参加演出或比赛会更有把握。


习惯十一:
严谨至上,切忌得过且过。
弹琴不严谨可以说是业余弹琴者的通病。弹琴过程中难免会有各种各样的难点,这时千万不能有得过且过的心理,每啃下来一个难点,水平就上个台阶。?


习惯十二:
学会保护双手。
很多男生都喜欢打篮球、排球等体育运动,其实这是很容易伤到手的,轻则韧带拉伤,重则骨折,这对我们弹琴者来说是致命伤。许多女孩子都喜欢留长指甲,这也是弹琴的大忌。

学琴的孩子应该多参加各种比赛

参加比赛是学习钢琴过程中有益、必要的活动,每年仅大温地区就有十多个钢琴比赛,这为学琴的孩子提供了良好的锻炼机会。大部分家长都会要求孩子去参加考级,积极鼓励孩子去参加比赛的却不多,大多感觉自己的孩子水平还不高,或者害怕孩子在参加比赛后,没得到任何奖项会影响孩子的心态和以后学琴的态度,这种顾虑是正常的。

??? 我觉得参加比赛的目的不只是为了拿奖,重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从准备开始,就要付出比正常学习更多的努力,比赛中看到很多其他小朋友弹琴,发现别人的优点, 看到自己的不足。在参加比赛时还会要求上舞台的仪态,锻炼孩子的胆量和心理素质,这些都是平时在课堂上没有学的东西。有不少孩子就是上舞台上得少,心里素 质非常差,特别是大一点的孩子,平时自己一个人时弹的非常好,但一当众弹就什么都弹不出来了,这就是因为平时太少没有当众表演过。家长既然让孩子学琴,也 不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总是关着房门自己弹吧?多一些当众演奏的锻炼,就会克服掉这些毛病。
还 有些孩子悟性很高,学的很快,但就有些傲气,总觉自己弹琴弹的最好,平时就不怎么努力练琴,但在参加了比赛中看到别人弹的,才觉得弹琴好的人还真多,正确 评价自己的水平。这样通过比赛,在学琴和练琴的积极性都提高了很多。我有个学生,平时在练琴时不是很认真,自从要她去参加比赛后,就开始很认真的练琴,每 个细节都很严格要求自己,在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通过比赛,她说真正感到学琴的价值所在,更加喜欢钢琴了,并且主动要求参加各项比赛和演出。她的妈妈之前一直都不让她的孩子参加任何比赛,总说怕拿不到奖会影响到她的自尊心,只从那次比赛后,她说:“孩子在比赛中真的学到了很多东西,即使没获取任何奖项,她都觉得这个选择是非常正确和必要的。??? 在此希望家长朋友们能珍惜这些让孩子展示自己的机会,锻炼她们,鼓励她们,在表演的舞台上健康成长。

大龄孩子学习钢琴的优势

     经常遇到一些孩子或家长问:年龄比较大,是不是学琴晚了?之类的问题,我教过一些大龄的学生,这里的大龄不同于成人,一般是指十几岁以上从零开始,或小时候学过,停了很长时间又想重新学的。针对这部分学生的学琴情况,总结了一些心得来和大家分享:
首先,一般来说,大龄的孩子学琴都是比较主动的,也就是说是有热情在支持,不像很多小孩子开始学琴是要靠父母督促的。一些年龄较大的孩子都是自己要求学钢琴,每次独立上课、练琴,家长基本不参与,而且可以进行自我归纳,自我总结,自我监督,这样学起来就更有毅力。   其次,这些孩子由于年龄较大,阅历较深,智力远远高于低年龄的小孩,更容易和老师沟通,更深刻理解作品的含义,学东西也会更扎实一些,进步速度也是明显快于儿童的。年龄较大的孩子一般都要求进的能快一些,因为他们感觉已经落后很多,而且面临升学,所以自己练的也比较刻苦,我教的这类大龄学生,一般是半年过4级,23年过10级,这样有利于增强他们的自信和兴趣。我有一个学生,16岁才开始学琴, 19岁考入音乐学院钢琴专业,并在省级比赛中获奖,我的网站上还有她的演奏作品。  当然必须看到,大龄孩子错过了培养音乐素养的最佳年龄,在基本功上难以和童子功相比,但这也不是不可以成功的。大家都知道著名钢琴家李云迪的老师但昭义,15岁开始学习钢琴,经过不懈的努力,成为享誉世界的钢琴教育家。大孩子比较有主见、个性强,往往会犯急躁的毛病,把目标定的很高,而实际行动跟不上,最终欲速而不达。 最后,不管是大龄孩子还是儿童,要学好琴,一定要注意找个好老师,少走弯路。

学习钢琴的理想条件有那些?


从普遍提高人的素质的角度着眼,可以说人人都可以学习弹钢琴。但人和人之间,毕竟有千差万别的不同情况,那么,学钢琴的理想条件是那些呢?
1、 酷爱音乐。对音乐的美特别敏感,音乐对她(他)有强大的吸引力,仿佛视音乐为生命一般。浓厚的兴趣可以产生异乎寻常的学习动力,去克服学习道路上的一切困难,永不停步地奔向新高度。当然,兴趣初了与生俱来,后天的培养和引导是非常重要的。
2、 敏锐的听觉。对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的微小差异,都有精细的辨别能力。对声音的性质,比如“明暗”、“软硬”以及微妙的感情色彩等等,也能察觉出来。如果有一双这么好的耳朵,有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通向正确目标的道路。
3、 良好的节奏感。善于领会不同节奏的不同趣味,仿佛本能般地受到节奏的感染。
4、 出色的音乐记忆力。对于只听过一次或几次的音乐,能够清楚、准确地记住不忘。
这几条是最重要的。下面两条虽然不如上几条那么重要,但也是学钢琴的有利条件。
5、 较宽厚的手掌和较长的手指,并且,仿佛是天生似地具有敏捷的动作能力和反应能力。这样的手在驾驭钢琴时,会有自然的轻松感。
6、 较小的年龄。因为弹奏钢琴带有很强的技术性,及早训练,有利于及早掌握技术,在长期、正确的训练下,可以打下扎实的基础,培养音乐的感觉,就象武术中所谓的”童子功“一样,这是大龄学琴者无法相比的。
这里讲的“理想条件”是相对的。尤其对于正在成长的、可塑性极大的孩子,绝对不能孤立、静止的看待种种“条件”。表面看来不够理想的条件,经过科学的训 练、培养和刻苦努力学习是可以转变的,反之,即使条件理想,不正确的训练,不经刻苦用功,这些好的条件也会渐渐失去。

踏脚凳对幼儿学习钢琴的重要性

低年龄的孩子开始学习钢琴时,会出现坐势高度合适而脚不着地的情况。这样孩子的身体没有稳定的支撑点,极易引起紧张为了保持平衡,有时不得不“扶持”钢 琴,增加了手指的负担,推动支点的躯干的活动变得没有把握、还十分不利于力的运用,会酿成不良的弹奏姿势。幼儿和高度不够的儿童都必须使用踏脚凳。踏脚凳 高度也要讲究,尤其不可过高,过高会造成重心后仰。不利于力电传送到指尖。掌握踏脚凳适宜的高度是:在孩子坐稳放脚之后,视其大腿根到膝盖处略呈坡状下 斜。

如何控制演奏的力度和声音

很多家长或学生反映控制不好演奏的力度,该强的地方强不上去,该弱的地方弱不下来,或没了声音,这其实是演奏方法的问题。

??? 美妙悦耳的声音与手触键时使用力量的来源、力度的支配、触键的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很多人认为是用手弹琴,其实,手指、腕、臂的力量协调运动的发力之源来自腰部,换言之,腰部力量是钢琴弹奏的发力之源,腰部在行走、端坐时起着平衡身体的作用,而发力时,则反映在大脑指挥下的力量储备,在钢琴演奏中,经常遇到乐谱所规定的力度记号,如f, ff, fff等。这些记号的弹奏,虽然在不同作品中有不同的要求,但都是表现力的强烈程度,这些弹奏力度必然要腰部力量为发力点。腰部力量不可能直接作用于琴键,腰部力量是通过对背 部、双肩、双臂、手腕、手指的瞬间传送来完成弹奏的,这种力量传送的是否协调,是钢琴产生良好弹奏效果的关键。学会用正确的方法演奏,可以更好的控制声音,做到强的地方有力度,有爆发性,弱的地方弱而不散,轻而有穿透力。??? 前苏联杰出的钢琴家兼教育家亨利·涅高兹说过:"声音的掌握是钢琴家应该解决的技术问题中最首要的一个,因为声音就是音乐的素材本身,使声音悦耳动听,就能把音乐大大提高,在钢琴演奏与教学中,无论你弹音阶、琶音、练习曲还是乐曲,其声音质量是需要特别下功夫的。

《明报》刊登的Fafan钢琴教学文章  

郎朗专访

青年钢琴家郎朗在世界各音乐圣地都负有盛名,他以其深刻的个人魅力显示出与观众交流的超凡能力,并使他自己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令人兴奋和激动的杰出钢琴家。他是迄今为止第一位与柏林爱乐乐团和美国五大交响乐团均有合作的华人钢琴家。   郎朗1982年出生在中国沈阳,3岁时师从沈阳音乐学院的朱亚芬教授学习钢琴,9岁进入中央音乐学院,求学于赵屏国教授。11岁时,他从德国第四届国际青年钢琴家比赛中获得第一名,并被授予杰出艺术演奏奖。1995年,年仅13岁的郎朗在北京音乐厅独奏音乐会上演奏了肖邦的24首练习曲。同年在日本举行的第二届柴科夫斯基国际青少年音乐比赛中,他又脱颖而出,获得第一名,NHK对他在颁奖仪式上与莫斯科爱乐乐团合作演奏的肖邦第二协奏曲进行了全球直播。 1996年9月,郎朗应邀在中国交响乐的首演音乐会上演奏。第二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极负盛名的费城柯蒂斯音乐学院,师从院长加里•格拉夫曼。
1999年8月,17岁的郎朗在拉文尼亚音乐节上替代身体不适的安德烈•瓦茨登台,与芝加哥交响乐团合作演奏柴可夫斯基协奏曲,取得了戏剧性的成功。此后,这位年轻的艺术家向世人展示了他的不凡才秉。2001年4月,郎朗与巴尔的摩交响乐团和尤里•特米尔卡诺夫合作在卡内基音乐厅进行首演,门票销售一空。《纽约时报》评论说:“他令人震惊!”同年6月,他与费城管弦乐团和萨瓦利什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为八千名观众演出。8月又在英国广播公司的逍遥音乐会上举行了伦敦首演。伦敦的《泰晤士报》评论说:“郎朗以风暴席卷了座无虚席的艾尔伯特大厅——这能载入史册了。”
 

李云迪专访

  李云迪,中国青年钢琴家。 李云迪1982 年10月出生在中国重庆,自幼表现出对音乐的敏感天性,极富乐感。他四岁开始学习音乐,九岁时随中国著名钢琴家教育家但昭义教授学习钢琴,从此开始接受严格的专业化训练。1994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四川音乐学院附中。一年后,他随但昭义教授转入深圳艺术学校学习。从1994年起,李云迪开始在诸多国际钢琴大赛中连连获奖,三次取得第一名,直至2000年在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中夺冠,登上他个人艺术生涯中的第一个高峰。 2000年10月,他以令人信服的演奏和无可争议的优势夺得第十四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已空缺了15年的第一名;同时还获得波兰舞曲最佳演奏奖,成为该项比赛设立七十多年来最年轻的金牌得主和首次获得第一名的中国人。他的获奖,在国际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肖邦钢琴比赛特约评论员jan popis评论说:“他证实了自己是在掌握肖邦演奏风格上最完美并且最富有诗意的钢琴家。”“他具有非同一般的音乐天才,他的演奏体现出最优雅的声音和最完美的技术”。还有评论认为“他几乎完美的掌握了各种音乐因素的平衡。”“是一个称职的继承人”。 2001年7月,李云迪从深圳艺术学校毕业,进入德国汉诺威音乐学院学习,随阿里,瓦迪大师继续深造。  

身母亲和钢琴家儿子访谈

内容:他四岁开始学钢琴,10岁参加珠江杯少儿钢琴比赛,并一举夺得同龄组的第一名;小学毕业他以优异成绩考入音乐学院附中;高中一年级,被乌克兰敖德萨国立音乐学院一位教授看中,16岁便独自一人远离家乡出国留学。在留学的5 年时间里,他共获得了十多项国际性钢琴比赛的大奖,并荣获乌克兰总统库奇马的亲笔贺信。被誉为“来自中国的钢琴天才”。但是当初,他却不被所有人看好,因为他只有一个既不懂音乐,也没有金钱的单亲妈妈,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母亲,十几年含辛茹苦支持儿子学钢琴,付出了常人不可想象的艰辛和毅力,终于圆了儿子的钢琴梦。




家长如何配合孩子学琴

正规的钢琴教学,一般都是采取一对一的上课形式,因此有些家长缺乏课堂概念,在教学中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当老师问孩子问题,家长急着代替孩子回答,或者打断老师的讲课问问题,或者孩子刚弹完一个音阶或一首曲子,如果出现明显的错误或者不熟练情况,家长就会抢着说:你怎么搞的,在家里弹得好好的。重弹!有时甚至在课堂上责备孩子,这些都十分影响学生和老师的情绪,这样课就很难进行下去。 课堂的主体是师生,当然,三四岁就开始学琴的孩子,家长必须要协助学习,随着孩子逐渐长大,独立性增强,养成了良好的习惯,那时家长就可以放手了。配合得好的家长在课堂上是冷静的旁观者,认真的思考者,牢记教师提出的每一点要求,可以适当记笔记,回家后按照老师要求辅助孩子练琴,注意攻克难点和改正错误,保证学习的质量和进度,成为教师与学生的好帮手。

力气小也要注意力度 

发现有些学生不注意乐曲的强弱,没有层次,无法表现出音乐的内涵和感情。学习钢琴,只要弹的是乐曲或练习曲,简单说只要是“曲”,无论简单与复杂,无论弹奏者的力气大小,都要注意力度的对比和变化。

    因为是对比,是变化,所以,弹奏的力度是相对的。倘若从头至尾都弹强音,反而会不觉得很强,只有在弱音的对比下,强音才能凸现出来。
   
因为是相对的,任何弹奏者都可以在自己实际具有的力度幅度范围内,弹奏出力度的对比和变化。有的弹奏者,体力并不强壮,但善于利用自己力度幅度内的对比,弹奏得生动感人。相反,本来具有很大潜在力度幅度的强壮者,却会因为不懂得追求对比变化而听来平平淡淡。
   
任何钢琴学生,包括力气小的小女孩子在内,只要具备了最初的钢琴技术,就会应该学会分析乐曲的力度布局,控制自己的力度幅度,找准力度最强处和最弱处,然后将自己的力度幅度与乐曲的力度结构对应起来,这样弹出的音乐才有味道,不会象白开水一样。

克服弹琴手软的小窍门

 

   许多小朋友的手苗细而且非常柔软,练琴的时候经常出现“折指”现象。仅在琴上练习,手指的承受重力的分量和强度仍显得不足,借助某些辅助练习可以使肌肉获得更快的发展。当然,对于儿童稚嫩的小手,我们要特别当心,不能操之过急,训练难度和训练量都要切合孩子的实际,千万不要过量。      我在教学中给家长推荐过以下几种比较有效的辅助练习方法:

1、   1、有一种橡皮制作的握力圈,设计者并非为学习钢琴者制作的,但手指握力训练可以促进和增长支撑力,训练时次数由少至多。

2、   2、在杠架上做“引体向上”,在锻炼手臂肌肉的同时,也锻炼了抓握杠杆的手指握力和承受力。 3、   3、直立式手指俯卧撑练习。方法是:将五个手指分开,保持住半圆状的手型,用一字不苟的张力使五个手指坚强牢靠。用指尖置于墙面,选择好一定距离(先近,后渐远),做直立式俯卧撑,次数由少逐渐增多。直立式俯卧掌使手指在身体靠近时要承受住部分(视距离远近不同而不同)身体的重量,训练得当,可十分有益于手指在琴上的支撑。

  肌肉能力的增长必须有较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会一劳永逸。琴上练习和辅助练习都要按照科学和正确的方法,在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下进行。

 使用节拍器应该注意的问题

  节拍机有称为节拍器、拍节机、拍节器。为奥地利人梅尔策尔(J·N·Maelzel)于1816年发明。它可以准确地在每分钟内打出从40208次的拍点。作曲家可以利用它计算出自己的某首乐曲所用的时间,也可以将自己所希望的演奏速度通过它确定出每分钟的拍子数值,标记在乐曲开头。
       
       随着节拍器练习钢琴好不好呢。答案是否定的,原因如下:

      1、节拍器的“点子”打得太死,而音乐的拍点是活的。即使拍子最规整的进行曲,与节拍器的“打点”也不完全一样,更不要说其他性质的乐曲了。所以,我们形容音乐的节拍象海浪,象麦浪,象脉搏,有律动,有节奏,但那是活的,有生命的,不是死板的。
      2
、节拍器打出的是噪音。弹琴人应集中注意力倾听自己弹出的乐音。如果迫使他转而注意(并且还要服从)不绝于耳的噪音,实在不是件令人愉快的事情。
     
难怪钢琴家约瑟夫·霍夫曼告戒:“永远不要跟着节拍机弹奏”。

 购买钢琴应注意的几点

 购置一台钢琴,对每一个家庭来说都不是一件小事,理应细心选择。   乐器有点像人,每件乐器的“性格”、“脾气”都不一样。拿钢琴来说,用同样的材料、经同样的规格在同一条生产线上制造、售同样的价格的一批钢琴,却是互相不同的。这不同,多数是特点的不同,但也不排除少数是质量高低的不同。   同时,不同人的爱好也不相同,比如,有的人喜欢音色明亮些,有的人喜欢柔和些,有的人喜欢琴键稍重、稍深点,有人相反,等等。由于有这么多不同,就产生了购买时的选择问题。   对于不同钢琴之间的不太明显的饿细致差异,从没有钢琴弹奏经验的人是不易体察的。所以,选择钢琴时,最好请一位有这方面经验的人协助。     这里提出几条一般性的建议供参考:   (1)音色要避免过亮过暗。过亮的会觉得音色过于单一,变化可能性偏小,弹奏深沉暗淡的曲调时,就不好控制。这种琴用得久了,有的还会变得声音刺耳。过暗的,会有压抑感,好像“一针扎不出血”,不能把热情、激情痛痛快快地表现出来。这种琴的音色变化幅度也偏小。最好是明暗适中,有较大的音色可塑性。   (2)音色要均匀。无论偏亮还是偏暗,都一定要均匀、统一。切勿一段亮、一段暗。或者多数偏亮中夹杂几个“发闷”的音,多数偏暗中跳出几个亮得特别的音。    (3)琴键避免过重过轻。过重的,容易造成手掌、手腕的僵硬,失去灵活性,对初学钢琴的孩子那双柔嫩的小手,尤为不适。过轻的琴键,往往力度变化也偏小,也不利于训练手指的力量。所以,琴键轻重,也是适中为好。   (4)触感要好。触感就是手指与键盘接触中的感觉。也就是弹奏中的手感。这种感觉应当舒服,感到琴键是“友好的”、“善解人意的”,很容易与手建立起密切的饿关系。而不是弹起琴来总觉得琴键别别扭扭,总觉得隔着层什么。   (5)延音要长。钢琴的声音一经发出,就开始减弱。在高音区更明显,声音会很快消失。这是钢琴的缺点。选琴时,应选择相比之下声音延续长些的。   在上述五条的前提下,琴的颜色、外观、谱架设计、琴腿有无等等,都是次要问题,在有选择余地时不妨挑选。

写给初学钢琴的孩子家长    

 

    对于没有接触过钢琴的孩子,他们就像一张白纸,等着你往上面画画,你画什么,就是什么,所以钢琴基础教学是最重要的!有很多小孩子不喜欢弹钢琴,有的家长会说,我们的孩子本来是很喜欢弹钢琴的,小的时候,小手就总是模仿电视上弹钢琴的人,动呀动的。是,孩子也许本来是很喜欢钢琴的,可如果一旦让他发现,弹钢琴是很枯燥的事,那他一定不会再喜欢了。   小孩子的思维是很简单的,他们不会去想,如果我学了钢琴,以后会怎样,都是从大人口中得知的,他们之所以喜欢钢琴,其实就是因为好奇,好奇这么一个大家伙,一敲一敲的就能发出不同的声音。因此,要想让孩子学好钢琴,要从培养兴趣入手,而培养兴趣,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持他对这个大家伙声音的好奇。现在钢琴界启蒙教育教材普遍选用简易汤普森,就是因为这套教材,不但可以让小孩子学习一些钢琴基础的理论知识,它简单却灵动的音乐,可以吸引孩子。其实每一个音都是有感情的,这个感情只有演奏者才能赋予。

      父母是孩子第一个老师,所以,再好的老师,再生动的课,也需要家长的配合,而钢琴是一般都是一个星期上一次,剩下几天,没有老师,只凭孩子自己是不行的。因此我建议初学钢琴的孩子,尤其是处在启蒙阶段的小孩子,家长一定要跟着听课,课下帮助孩子反复复习老师讲过的内容。不过家长需要注意一个问题,不要在孩子练琴的时候打断他,尤其是在孩子正在弹的时候,这个时候你打断他,他就乱了。而且你一定要记住,你只是他的父母,不是他的老师,所以有的时候你像老师那样说他,他不会服气的。说也白说,反而会使他产生逆反的心理,所以家长就要以家长的样子跟孩子沟通。

 

成人学习钢琴的九点建议

      一、认清成人学琴的特定条件。     与儿童相比,成人学琴既有优势,也存在一定局限性:     1.肌肉、骨骼、听力发育成熟。     2.审美习惯、趣味基本形成。     3.力量,耐力,记忆、理解、分析能力相对强些,但灵活、机巧不足。     4.学琴目的可能仍旧盲目。     5.练习时间不一定得到保证,注意力不一定足够集中。     针对这些特定条件,成人学琴不可能也没必要按照儿童学琴的路数去进行。从选择教材、选择老师、制订方向、编制计划方面,就应该根据自身的特性与成人的共性出发,本着目的明确、扬长避短、集约实效的原则来安排学习内容。     二、确定目的与方向     不同年龄段、不同经历、志趣爱好的不同使每个成人想去学琴的初衷大不一样。有人因为听过肖邦想学钢琴,有人因为听过李查德.克莱德曼想接触钢琴,有人为了更好地辅导孩子学起了钢琴,有人因为给孩子准备的钢琴闲置了想利用它消遣,有人仅仅因为童年的梦想终于有了时间和条件来实现而学起了钢琴。不管怎样,钢琴能使我们快乐就好。但是,如果盲目地开始,就容易产生半途而废的结果,所以,在决定学琴之初,一定要清楚自己学琴要达到什么目标,奔着什么目的。     三、选择适合的学习方式。     假如您学琴为了能够弹奏贝多芬的奏鸣曲,按照目前公认的说法,你就要从车尔尼系列入手,系统地掌握所需的技术,达到一定的速度,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但是,如果你只想弹奏出李查德.克莱德曼风格的一两首所谓“通俗”钢琴曲,就大可不必从小汤-拜厄-车尔尼-巴赫辛辛苦苦一路走来,掌握目标曲目所需的基本技能,把握住风格我想也是可以的。     当然,我不反对成人学琴也要全面掌握技术,问题是,在特定条件下,客观的讲,已经不可能达到全面、到位的程度。     另一种情况,学琴是为了能弹一些简单的曲子,但可以自弹自唱。有了这样的目标,你就应该在学习基本技术的同时有意识地去学一些和声知识和伴奏技法,弹到599程度,掌握几种基本的伴奏音型你就可以开始弹唱了,如果能进行移调的练习,那就更好了。     四、放弃大目标,把握小成功。     如果有人问:我今年50岁,没有任何基础,要练习几年才能弹好李斯特的《钟》?您会觉得好笑吗?只不过我们不应该觉得好笑,当然,这几乎是完全不可能的。但是,因为我们有着对钢琴强烈的热爱,如果从易到难,善于把握那些小小的成功而不做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空想,不管从任何年龄开始,我们的进步都会是巨大的。尽管很多曲子篇幅短小、难度不大,但它所具有的音乐功能与任何大曲目是一样的——让人产生美感,使人感到愉悦。再小的成功,也能增加人的信心。     五、先学些基本乐理。     我们知道,儿童所用的教材里,比方小汤、拜厄、599的前些内容,用了很大篇幅让孩子们认谱,成人的记忆力、反应能力相对要强一些,所以,学琴之初强化学习记谱法等乐理知识,节约一些时间投入到其它技术课题的学习,配合一些简易的乐曲,很可能会提高你的学习兴趣与效率。     六、多弹些有标题的乐曲。     乐曲如果有了提纲挈领的标题,也就提示了主题、风格、特点。这类乐曲便于我们把握、侧重学习内容,而一些没有标题的曲子,比方巴赫作品、一些小奏鸣曲或者奏鸣曲,只有编号,它的风格、思想、情绪,是要在弹熟之后才好体会,对自学或者不能及时上课的朋友来说,弹有标题的作品更有利于你理解作品,掌握技能。     七、注重功能性、集中训练课题。     常见的手指练习类,《施米特》、《哈农》的各条练习内容是有很强的针对性的。在此仅提醒注意功能,不追求速度和数量。各种练习曲中,建议能够分类,集中课题训练。     八、需要持久练习的内容。     固定五指位置、音阶、琶音、和弦、双音、简单的复调。     九、多弹些巴赫。     巴赫其实是很好的练习曲,弹好巴赫,即使是最简单的部分,也会锻炼综合技术的运用和良好感觉的培养。

考级不要盲目求“快” 

参加考级是学习钢琴过程中有益、必要的活动,就加拿大RCM 皇家考级而言,考过相应的级别可以免修学分和课程,而且对进入 私校或名牌大学也是很有帮助。 有些琴童家长相互询问“考几级了”,有的甚至相互攀比,似乎 只看考的级数就判断谁的演奏水平高,哪位老师水平好,不根据实 际情况,盲目要求考级的速度。 在这样的心理下,钢琴的学生学习态度不踏实,产生了养成了 一些错误的练琴习惯,如:有些学生学琴没多久就双手摸谱,于是 有些调号的作用常常被忽视,随意更改指法,弹错了音也毫无知觉。 不能做到慢弹精弹,毛毛糙糙了事,弹琴的时间不能保证,一周中 “两天没练,三天少练,两天狂练”的情形时有发生。有些学生不去 注意乐曲的风格,表情、速度、力度等等的要求,死记硬悲,破坏 音乐的完整性和流畅性。同时,有些老师为了迎合家长的要求,只 求速度不求质量,盲目拔苗助长,一年到头只练几个考级的曲目, 不仅消磨了孩子考学琴的兴趣,更阻碍了孩子琴艺的正常进步和发 展。 这些造成很多孩子虽然勉强通过了考级,但与实际水平相差甚 远。例如:我遇到一些转来的学生,虽然已经考过八九级,不说弹 的如何,能弹的就考级的那几首,给他们随便拿一个四五级的曲目, 也不能独立完成,可见这样的教学是不成功的。 所以作为教师我觉得首先要让父母了解学琴的目的,学琴是为 了用音乐来陶冶孩子的情操,不要盲目地追求考级,这样会造成孩 子的基本功不扎实,拔苗助长、急功近利的思想反而有害孩子的身 心发展。也有很多孩子因为专门应付考级而缺乏了对音乐的感受和 理解,这种枯燥可想而知。耐心和家长沟通后,让他们在心理上对 考级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把它当成一个锻炼现场演奏和交流的机会, 让孩子大胆地展示自己。 

弹好一首作品的标准 

       有很多学琴的孩子说,我会弹某某曲目、我能弹某某曲目,但一般的弹与弹好有天壤之别。弹好一首曲目有一定的标准来衡量,总结如下:
  (1)、音符要正确。
  (2)、节奏要正确。
  (3)、连奏、非连奏、跳音等等的弹奏法要正确。
  (4)、乐句划分要正确。
  (5)、重要的力度对比与变化要正确。
  (6)、指法要正确。
  (7)、作品的基本性质、性格要正确。
  (8)、要达到整体上的完整。
 
在掌握上述标准时,也要考虑到以下几点:
  (1)、假如教师认为某些方面的问题是学生在那个阶段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那么,当主要问题解决了时,也可视之为达到了标准,不一定事事百分之百的准确。
  (2)、 学生应当在回课时,第一遍或第二遍,顶多第三遍,就能做到上述八条标准,才算是合格。倘若第三遍还做不到,而是在课堂上弹了不知多少次,才作到一次,则不 能认为已经达到了标准。学生还必须回去巩固第三遍的成果。钢琴技术、技巧,正是在不断重复正确的东西当中提高的。
  (3
)、还要懂得,所谓正确,只是相对的。弹好一部作品有最低标准,却没有唯一的最高标准。真正的完美是无止境的,永远都有提高的余地。
  

   

考级和比赛应该注意的几点

   演奏水平发挥的好坏是影响考级或比赛成绩的重要因素,但单纯的演奏并不是艺术表演的全部。有意识的注意以下几方面,能给考官评委留下良好印象,有效提高成绩。

   1、着装大方,自然,整洁。    2、注意台风。进入考场后行鞠躬礼,如需要可自报曲目。调整好演奏姿势,待心平气和时再开始演奏。    3、遇错不慌。由于紧张等因素,考级时常会发生演奏错误,千万不要慌张,坚持演奏,不要停下来纠正错误或从头再来。考官更注重乐曲整体演奏效果,一点错误并不重要。

  4、善始善终。演奏完后不要马上离开,适当保持乐曲意境,然后行礼离开

如何进行音乐会的准备  

      参加音乐会,在广大听众面前演奏,对孩子们来说即兴奋而又有点紧张,在演出前的这段时间里,要怎样克服浮躁的心情,专心踏实的练琴呢?下面,我就向大家介绍一些演奏会前的练琴方法和小诀窍。

    在演出前的这段时间里要保持稳定的心态,首先是要保持充分的练琴时间。那就要求大家每天都要拿出充足的时间练习,例如:五指练习、音阶等手指练习的练习时 间要保持在半个小时以上。手指练习以后,演奏的曲子一定要用心去练习。练习曲子之前,要先在脑中回忆一遍老师上课时所讲述的重点和难点,保证练琴时间的有 效利用,决不做无用功。然后要有重点的分段练习,在分段练习的过程中不断地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和难点,有目的的去攻克。在分段练习后,完整流畅的弹奏一 遍,细细的回想、品味,再站到新的起点上重新练习。这样既可以保证练习时的效率,又可以提高对练琴的兴趣,还可以体会到征服一个又一个缺点难点的成就感, 是个可以一举多得的好方法。

    当然,在注重技术、技巧练习的同时,也一定不能放松对曲子的感觉和流畅程度的要求。尤其是要在舞台上表演的曲子,一定要注重演奏过程中的肢体语言,要记 得,在演奏的过程中,你的一个小小的动作,都是带动起观众情绪的有效措施,所以在练习的过程中,要根据老师的指点和要求细致你的肢体语言,争取在演奏的过 程中以动听的乐曲和优美的肢体语言给观众和自己都带来最美的享受。

示范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拉赫玛尼诺夫说过,要教好钢琴,首先要弹好钢琴;要成为好的钢琴老师,首先要成为好的钢琴演奏者。孩子由于普遍具有的动作和听觉模仿能力强、理解能力弱的特点,尤其对于低年龄和初学琴的孩子,示范尤其重要。
   
    一、我们都知道,音乐的这些内容本来就是非常感性的,有些东西是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只有通过示范,才可以使本来摸不着头脑的学生得其门而入之,逐步认识,逐步把握,建立孩子对音色、节奏、旋律行进、作品风格等正确的感性概念的理解。     二、对待那些6、7岁以下的孩子,他们理解能力有限,语言就起不了太大的作用。譬如,一个巴洛克时期作品的典雅这个词,如何与孩子只通过语言达到目的? 我个人认为几乎是不可能的。同时,钢琴教师不一定知道或时时意识到他讲解的语言孩子能不能听懂。因为他是成人,习惯用成人的思维和语言,他的语言不一定能 时时让孩子明白或理解。


    三、语言讲解是必须的,能帮助理解,但要充分认识也是有限的。通过示范结合提示性的语言帮助孩子建立一个正确的概念之后,以后老师可以只用这个音乐术语就可以了,这样老师教学方便,孩子学习效率也提高。

    钢琴教学是极需要有耐心的艰巨工作,示范做不做得到充分,是考验一个老师耐心和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孩子学琴最终是学音乐,音乐技术的掌握是通过肢体示范结合提示性讲解来达到目的的,要充分利用孩子的模仿能力的话,示范至关重要。

父母在钢琴教学中的作用

    学习钢琴, 为的就是让孩子从孩提时代就开始培养他们具有高尚的情操和杰出的才能,这也是天下父母们共同的、热切的期望。为使孩子成才,父母每周要接送孩子上老师家学 琴,回家后提醒孩子练琴。但如若父母没有参与到音乐教育中,那音乐的教学不可能完成,更不可能成功。因为学生一星期不过上一次课,其余时间都在父母的指导 下。所以,父母应积极地参与音乐教育活动,他们也是"家庭教师",这是孩子学习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父母如何才能在钢琴教学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呢?
    第一,父母最主要的任务是在教师教学时,注意听课并且记下每一个要点。每 当我接收一个新学生,特别是三四岁的小孩时,我都会耐心地向家长说明小孩现在所处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而这些特点又与小孩练琴时的情绪密不可分。家长在学生 未上课前就要有准备,同时,讲明小孩在家的练习以及对听力的责任,留出充分的时间回答问题。教师对待父母如同对待小孩一样也要示范和解释每一个要点,实际 上学生在初学时,教师在父母身上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拿学生的发展来讲,日本教育家铃木镇一博士经常指出家庭教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虽然家长不能示范,但他 们能指导,并知道根据教师的要求应当发出怎样的声音,一点一滴地帮助小孩去练习。     第二,家长要求小孩每天按时坚持练习,正如每天要刷牙,梳头等不能疏忽。父 母要求小孩养成一个认真的练习习惯是必要的,在课后将要点再练一下也很重要,因为此时会感到很新鲜。家长应当每天提醒小孩愉快地练琴,要认识到必须反复地 练习才能弹好乐曲。一个人每天练习五分钟与另一个人每天练习一个小时比较,虽然他们都是练习,但结果距离是很大的,因为没有足够的时间练习就失去了应有的 才能。     第三,努力建立小孩的自尊心,要用最大的努力来培养小孩的成就感并促其达到最高的标准。教 师要求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有所成就,当小孩达到所要求的目标时,就应该受到鼓励和表扬。家长应当经常鼓励学生,一旦发现有进步就应当表扬,即便还没有 完全达标,也应当使学生感到高兴。我们必须记住这是一项远大的计划,需要长期的练习才能完成。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教师每星期的目标也就是要求小孩尽最 大的努力去完成它,如小孩和家长每天很好地练习,结果就会很圆满,这样在练习中就形成自信与热情。当孩子在练习时,家长不应有轻视、失望、粗暴的语气,可 用父母在教母语时的正确态度给予鼓励。在练习中多用“你能否再试一遍,弹出比较优美的声音?”这样的言语,而不可以用刺激的语言如“你弹得太可怕!别浪费 我的钱了!”等等。请天下父母们记住:多赞美自己的孩子会弹得更出色。      第四,鼓励孩子评价自己。在 练习时,将小孩经常为演出练的曲子用录音机录下来,以后将此录音带放给小孩听,要他用灵敏的耳朵听并评价自己的演奏。这 样做是为了学会用他的听力去评价,学生自己说“我弹得太慢了”,这比家长说更有效。有时学生认为自己弹对了,其实不然。这时不要争论,只有将有问题的段落 对照录音反复听,这样才可能解决问题。达到目的后家长必须继续鼓励学生怎样复习难点,怎样仔细地听自己的弹奏,怎样评价自己的演奏,怎样改正错误。在必要 时才给予评价以及教学,你会发现小孩逐渐有经验,渐渐地很少需要指导,渐渐地培养孩子独立的能力。
    第五,创造良好的练琴环境。最 理想的练习场所是安静的没有嘈杂声音的地方。如果只有一个可以放钢琴的房间,就需要家庭成员之间好好地合作,精心计划安排活动.如将电视机放在另一处,或 用屏风隔起来,减少冲突,以有利于练习。有些小孩不是把音乐放在优先地位,而主要是卡通片,这更要依靠父母的力量来教育孩子认识音乐的重要性,感到学音乐 是一个愉快的活动。这一切单靠教师是不行的,因为小孩的生活受到家庭的支配,家庭的影响远远超过教师所作、所说的一切。钢琴教育家说:有三分钟的热情都是 值得去练习的。如果说,每天能有十次的“三分钟”,那就更好。
    父母们如能清醒认识到最初让小孩学钢琴的目的不是培养演奏家,而是帮助小孩能弹奏优美的音乐,能理解音乐,让小孩顺其自然地发展,这样更能培养孩子对音乐的爱。孩子在演奏中的每一个进步,都与父母积极参与教学密不可分。     愿天下父母和小孩都能分享音乐所带来的快乐。

 

 

你的老师让你背谱吗 ?

 

       一、背谱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

    无论是参加比赛、考试,还是演出,都要求脱谱,这是钢琴演奏的一种基础技能和习惯,但有些学生反映,背谱很吃力,这与平时的教学方法和要求有关。背谱最好从学琴初期就开始,这样可以从小训练孩子的记忆力,由小曲子背起,由短至长,由浅入深,这样背诵能力、音乐感觉可以逐步增强。如果只是“临阵磨枪”突击背诵,是不会有好的效果的。我有的学生虽然级别很高,但是由于以前缺乏这种训练,所以背起来很费劲,花费了大量时间,效果还是很不理想。曲子在已经弹细的基础上,背奏能更好的弹出内涵和感觉,尤其是对于小孩子,能让他们更好的听到自己在弹什么,弹得好不好,对不对,感人不感人。

       二、背谱要讲究讲究方法

    有些朋友说,“谱子还用背吗?弹熟了自然就记得了。”这里的记得和背可是两回事。每天因为不断的练习弹奏,由于手指的触觉和对键盘的熟悉反复再反复,直到练得非常的熟,而自然会背着弹奏出来,这种盲目的练习,万一有某种外来的因素影响而突然停下来时,就没有办法接下去弹奏,也讲不出自己在弹奏些什么,不知其所以然。这种靠熟练触觉的背谱方法,不但得花很长时间,而且收到的效果不是很好,所以背谱一定要采用正确而且有效的方法。根据我的经验,背谱一定要先分段落,分乐句,有计划有系统的背,最后将整个曲子统一起来,还要结合讲解和提示,才能也会有良好的效果。  

打好基础是成功的关键

    学习钢琴,可以提高修养、陶冶情操,训练敏捷的思维和快速的反应,培养专注的精神和勤奋的学习态度,开发智力,增长知识…….等等,这一切都是大家已经公认的。    即使多数人的想法如上所述,也不排斥有成为钢琴家的理想。不管抱着何种学习目的,对于青少年来说,我们应该坚持从入门开始便给予严格的要求和足够的训练比较好,这样打好了良好的基础,就有可以更加主动地选择自己要走的道路。至于是否能成为钢琴家,天资是很重要的,此外更取决于老师正确的指导、家长耐心的培养和孩子自身的努力。    学习钢琴的基础阶段十分重要。卓越的钢琴家约瑟夫.霍夫曼(Josef Hofmann, 1876—1957波兰裔美国钢琴家)的一段话,讲得深刻、透彻而现实。——“缺乏良好的基础对才能的发展极其危险,许多人毕生致力于改正他们在初级阶段中从无知的教师那里学到的坏习惯,结果却失败了。” 

 

参加比赛的益处

  每年温哥华都有大大小小十几个钢琴比赛,这为广大老师和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参与机会。参加比赛和考级都是学习钢琴过程中有益、必要的活动,比赛和考级有所不同,考级侧重于“答对”,而比赛则侧重于“答好”。有些学生弹琴多年,从未没有参加过任何比赛,甚至没有在公众面前演奏过,这不能不说是一种不足和遗憾,从某种意义上也失去了学习钢琴的真正意义和乐趣。简单说,参加比赛有以下几点益处。

  一、培养登台能力

  登台能力就是指登台表演、参加比赛、考级等临场发挥的能力。弹钢琴固然有自娱自乐的功能,但更是一种表演的艺术。很多学生在下面练得很好,一上台,面对千百双直视的眼睛,或面对评委老师严肃的面孔,就会产生怯场心理,不能正常发挥。只有勇于参加各类演出、比赛,使上台成为经常性的活动,并将其作为学习过程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这样做能有效地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提高登台能力。每次比赛都会让孩子的心理素质和琴技水平有所提高,同时开阔了眼界,增长的见识,发现了不足。   二、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孩子们正在成长阶段,枯燥的、周而复始的弹琴必然要与他们贪玩的年龄相悖,但是,让他们参加比赛进行表演,就等于给孩子们提供了竞赛的机会,这将激发孩子们学习钢琴的热情,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参加比赛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一种竞争向上的局面,孩子和孩子竞争,家长和家长竞争,看谁学得好,看谁进步得快,看谁演奏得出色。我有很多在比赛中获奖的孩子,都非常愿意参加比赛,一听说要比赛他们就会热情澎湃,每一次参加比赛时他们练琴都格外卖力。可以说他们是比上瘾了,因为只有比,他们才会感到自己学琴的价值所在,才会有股上进的劲头。我们所熟悉的天才少年钢琴家郎朗就是这种从一次又一次的竞争与比赛中脱颖而出,越来越光彩照人的。   三、检验老师教学水平   钢琴是教与学的结合,不能两耳不闻,闭门造车,参与比赛就是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机会,也是检验教学成绩的机会。有些老师自称水平很高、名头很大,不是博士就是教授,都是世界级的,到底教学水平究竟如何?比赛就是最好的试金石。把自己的学生推出来,能够得到专家评委的肯定,广大观众的赞赏,在选手众多、高水如云的比赛中脱盈而出,这才能真正证明老师的教学水平。比赛不仅仅是比学生,更在比老师,如果从不参加,就没有这种检验,只会使那些鱼目混珠的老师更多地、更随便地误人子弟了。 比赛是师生共同学习的机会,肯定了成绩,找到了差距,校准了前进的方向,我们都需要在比赛的洗礼中进步成长。

弹好跑句的10点体会

    跑句,是对快速、连续音符组成的乐句,也就是音符“快速跑动”句子的称谓。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长长的跑句,如果钢琴学生经过相应的基本功训练,每个手指都具备了必要的灵活性、独立性后,遇到快速音符的乐句,并不会感到多大的困难。但是,假如没有做过针对性的练习,手指的灵活性和独立性会有欠缺,遇到连续快速的音符,就会力不从心,尤其遇到级别高、难度大的曲子,问题就反映的更加明显。 如何弹好跑句,分析教学中的实际情况,总结以下10点体会:

  1、        首先要做慢速练习。慢练时,手指的动作要相对大一些,即抬高一些。要从掌关节处发力、下键要快。   2、        大指转指要迅速。在某些方面指弹时,大指就要进入到手掌中去。   3、        要固定指法。尤其是转指时的指法。不要这次转用不3指,下次转用4指,要每次都用一种正确的指法。   4、        触键位置要正确。大指须触在指甲外侧点上,其他4个指均应触在手指尖上,即指甲与指肚的中间部位。   5、        下键力度要一致。这能避免声音不均匀。如果谱子上有力度变化,则应相应做出。   6、        慢速弹正确以后,就可以进行快速练习了。这时手指动作要放小,手腕保持平稳,不能上下颠。   7、        向高音方向弹奏时,手腕手臂稍向外打开。向低音弹奏时,手腕稍向内一点。但不论向那个方向弹奏,手腕应走在前面,带动手指跑动。   8、        根据谱上的拍子,心里有节奏。每一组的头一个音要拿住,但不要有意给重音,心里要有拍点。   9、        弹奏第一个音时,应先用手臂的重量落下去,再把力量依次传给其他手指,而不能一音用一个力量,这样既弹不快,其声音也发硬、不连贯。   10、   大指的转指与34指的换指要迅速,不要留痕迹,似乎有许多手指在弹奏而不仅仅是5个手指。

  跑句的字,知识速度快速之意,不要产生任何心理的急促感。相反,音符越快心理上越要冷静沉着、从容不迫、节奏稳定。有了以上这样细致的练习,是可以把长长的跑句弹好的。

休止符的重要性

    


我注意到很多学生不注意休止符,无论是句首的弱起,还是乐句末尾,都很随便。须知休止符也是音符,是一种无声的音符。有时它使音乐显得生动活动;有时它造成一种惊愕的效果。用休止造成情绪的转折是常见的手法,无休止的音符流动则令人生厌。  

仅仅是注意到休止符还不够。有的学生会在一连串的休止符中减少时值,使得速度越来越快;有的学生又恰当地在休止符上滞留,以至音乐变得支离破碎。


要弹好休止符,须养成认真数拍子的习惯,把它纳入节奏的律动中才能把作曲家的意图表现好。

  温哥华展开钢琴年度盛会  

【环球华报记者 宋娜报道】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净化心灵。学习音乐的孩子也都具有艺术气息。不论是在哪一个时代,所有的人类社会都对音乐有著无尽的追求,而好的音乐家 也总是能够贏得人们的尊重。除了作为一种娱乐以及疏解情绪的工具之外,音乐也是一门深奥的艺术学科。这门艺术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利用乐器演奏出乐曲的精髓。 为此,很多人从小就不断的练习並以参加各种竞赛来磨练演奏技巧。而这次的基瓦尼斯音乐节(Kiwanis Music Festival)就是一个可以令乐器演奏爱好者们相互切磋的盛会。

城中音乐盛会

基瓦尼斯音乐节(The Kiwanis Music Festival)是由温哥华基瓦尼斯俱乐部(Kiwanis Club,又称同济会)发起的音乐节比赛活动,今年是第84届,隶属於Performing Arts BCFederation of Canadian Music Festivals。音乐节包括了钢琴、管弦乐、声乐、中国乐器(古箏﹑二胡﹑洋琴)等,大约1万人参加比赛。

这个每年一届的盛会,已经在今年110日截止报名,41030日为比赛日期。参赛级別是採用RCM皇家音乐考级制度。参加比赛的曲目必须按 照大纲进行选择,对级別、年龄、曲目风格都相应具体要求。每场比赛都有专业的评委对选手进行评选,这些评委都是在全加拿大地区享有盛名。每个组別都將评出 一、二、三名选手,大会將给予选手奖励。

参与教师的经验之谈

身为卑诗省注册钢琴 教师的Fafan 肖老师,认为赛前的准备至关重要。本次音乐节,肖老师派出7名学生参加,从1级至10级,已经取得了多个 一、二、三名的好成绩。值得一提的是:刚刚五岁的Annie四岁多开始学琴,获得了2级的第二名,学琴仅1年的哥哥Fred获得了六级的第一名,这些成绩 是与老师的指导及学生刻苦勤奋分不开的。

Kiwanis
比赛是肖老师每年都派学生参加的重要比赛之一,以往有CandyGarboJennifer8名学生,获得过相应级別的一、二、三名。

对於自己学生的获奖,肖老师表示,参加比赛是一种十分必要而有益的活动,钢琴就是一种表演艺术,要將音乐的美丽展示给大家。学生经常参加比赛可 以提高自信心和控制力,增加学习钢琴的兴趣。当然参加比赛也必须达到一定水平,不同於平时的练习和考试,是一种激烈的竞爭,强中自有强中手,必须要经过艰 苦的努力才能取得一定的成绩。

其次在比赛报名前要仔细研究规则,选择合適自己演奏的曲子,按照老师的要求,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將曲子练熟、摸透。注意台风和穿著,要端庄、正式、稳重,用自己的自信、镇定,高雅的举止和优美的钢声打动观众和评委。

不过肖老师也认为,要想在比赛中获得好成绩,除了要在赛前做足准备工作之外,平日的练习也是非常重要的,为此他就提出了几点意见以供乐器爱好者们参考:
1
、要学好钢琴,必须选一个专业、严格的老师。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在学琴初期,隨便找个老师就行了,高级再换更好的老师。事实上,如果基础没打好,再改正 已经养成的坏习惯,老师和孩子都要付出几倍的努力,而且浪费了宝贵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因此,孩子学琴初期不能草率了事,应更谨慎择师。

例如:孩子或家长反映,有些老师从不对手型、姿势、技巧技术等做任何要求,孩子怎么做都是很好,作业也是能少则少,回家练不练都行,一首曲子练上 几个月甚至一年,没有什么计划和要求,教学非常隨意。这样的教学结果是,有的孩子学了二三年还没有考过1级,因为进步很慢,所以兴趣也就越来越小,这不只 是耽误了时间和金钱,而且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2
、学琴要持之以恒,注意练够时间。对於小孩子来讲,尤其在十岁以前,很难理解学习钢琴的真正意义,实际上,孩子的勤奋就是家长的勤奋,而勤奋的 最主要表现就是练够时间,归根到底,看家长有没有办法让孩子每天弹上半个鐘头或一个小时。隨著年龄的增长,对大中学生而言,他们就会主动和勤奋的练琴了。 以他本人为例,四岁开始学琴,直到十二岁以后才开始自己真正愿意弹琴的。对小孩子来说,只要能弹够时间,老师的教学得法,就能出成绩。

3
、广泛的接触乐曲,不要只练考级曲目。考级是对弹奏水平的一种检测手段,但如果只学考级的教材,一年里让学生反復弹四五首考试曲目,只接触了有 限的技术、风格类型,必然失去技巧训练的综合性、系统性和循序渐进的原则,这样基础会很不扎实,实际能力与相应的级別不符,级別越高暴露的问题越多,而且 消磨了孩子学琴的兴趣,更阻碍了孩子琴艺的正常进步和发展。

4
、注意体会音乐的美。很多学生弹钢琴只是简单地弹出声音,没有穿透力,乾巴巴而且空洞、平乏,科学的教学应从正確的基本功训练开始,还要涉及句法、呼吸,不同情绪的旋律运用不同的弹奏方法。简言之,只有音乐感受和弹奏技术两方面一起努力,才能真正表现出音乐的美。

相关链结:基瓦尼斯音乐节参赛规则:

1
、本次比赛的全部专案都將由基瓦尼斯音乐节的规则委员会进行组织和监督。如有任何规则阐述外的问题,也都將交由委员会以及委员会主席作最终决定。

2
、除非另行通知,本次比赛全部专案的参赛资格都只向业余人士开放。业余与否的判断標准將取决於参赛者的主要经济来源並不是其音乐表演所得。不过此標准对於利用教授音乐技巧来取得进修音乐课程的学生无效。

3
、本次比赛对所有符合参赛標准的加国居民开放,不过非加国居民则无法参加省级比赛。

 

皇家音乐考级(RCM)简介



皇家音乐学院The Royal Conservatory of Music (RCM)成立于1886年,总部在多伦多,是加拿大最大和最早成立的独立音乐教育机构,面向加拿大及海外提供各项音乐和艺术教育,每年超过500,000人参加学习和考试。

RCM考试是由皇家音乐学院针对音乐水平的考试认证项目,是当今世界上最具权威性的音乐考试之一,考试每年春、夏、冬季举办三次,通过网络连接,安排在超过300个地区进行。与香港考试不同,北美RCM考试最高10级,8-10级属于专业级,还针对专业学生设有演奏和教师证书。RCM考试内容比较全面,除了乐曲和练习曲的演奏以外,对视奏和练耳等要求比较高。

进行考级的时候,只设一名考官,都是从其他城市过来的,与正规的音乐比赛要求一样,本地教师不能担当本地考试的评判。


世界80多个国家认可RCM的成绩,在加拿大和美国可以用来免修学分,一般情况是:
获得6级以上证书可以免修高中相应年级学分或者课程,获得10级证书,大学可以免修6个学分,具体情况要咨询自己所在的学校。如果报考大学的音乐专业,一般也对RCM考试有相应要求。

提高视奏能力的诀窍

 

    我发现有些学生,虽然已经学琴多年或者考过了较高的级别,但是视奏能力与实际应达到的水平相距甚远。当拿到一个新乐曲子时,不能独立、迅速的进行演奏,甚至是很简单的曲子,也要趴在琴键上一个音一个音的找,相对复杂的就弄不出来,只有等老师来手把手的教,这样会使学习的进度受到影响,也影响了孩子学琴的兴趣。      提高视奏能力的诀窍是:“眼睛不离谱,手不靠眼睛自己找位置,对不对靠耳朵检验”。要说诀窍,不是说会背这几句话就能提高视奏能力,我们要一开始学钢琴时就要遵守这规则去做,而不是等学到有相当程度以后才来要求。按照正确的教学方法和学习规则来练习,这样能力自然会提高。 

    良好的视奏习惯使眼、手、耳、口、脑的能力全面协调发展,孩子对音乐的想象力和理解力 就会得到超前成长,音乐能力全面发展打下了基础,克服难点的能力也相应增强,进度也就不断加快了。良好的视奏习惯还会激励孩子萌发强烈的视奏欲望,会成为孩子们将来充实音乐修养、提高音乐素质的内在动力,一生将受用不尽。

学琴是不是越小越好?

  一般地说,年龄小点是好些。这是因为同年纪大的孩子相比,年龄小的孩子,有利于及及早训练手指的独立、灵活,手腕的柔软、弹性,以及人的整个肌体与弹奏动作的协调配合等等;同时,也有利于及早培养熟练的识谱的能力,是学生能眼见谱上音符,双手就敏感地,仿佛是自动地找到正确的键盘位置;还有利及早发展 多声听觉能力,能够敏锐地感受、辨别不同高度音的同时结合,此外,在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等方面也较有利。总之,钢琴艺术是一种高级的技艺,要掌握这项高超的技艺,必须有一个扎实、巩固的基础,就象舞蹈、武术中讲究“童子功”,也是同样的道理。统计显示,那些达到大师级的钢琴家都是六、七岁前开始学钢琴的,几乎没有例外。
  但是,如果在广大业余学习钢琴的领域里,虽然原则上也是年龄小比大好,但“小”不是绝对的、必须的条件。年龄偏大的学生,也有“大”的长处,这就是:自觉性、理解力、持久的耐力和毅力都更强些。这样在老师正确的指导下,通过顽强的努力,也可以“追回”许多错过的时间,达到足以使学生本人感到欣慰的艺术目标。例如我有个学生,十岁才开始学琴,由于教授得法、勤奋好学,一年就以优秀的成绩考过RCM六级,而且还获得了列治文钢琴比赛的第一名。
    至于“小”,也不是越小越好。社会上有些孩子家长以为只要尽早开始学琴,就能学得好或成为钢琴人材,这里是有误解的。因为孩子的具体差异很大,有些过小的孩子,手指太软、太嫩,或者在钢琴面前稍长点时间就坐不住;上课时也还不能完全听懂老师的讲解,不能形成教与学的有效关系。这种情况下学钢琴,还是不太适合的。 

  究竟几岁的孩子能够开始有效的钢琴教学呢?要因人而异,也许三四岁,也许五六岁,甚至七八岁,而对于少年、青年及中老年来说,则是任何年龄都适合的。

勤奋就是练够时间

    对于小孩子来讲,尤其在十岁以前,很难理解勤奋的真正意义,实际上,孩子的勤奋就是家长的勤奋。     对于学习钢琴来说,勤奋的最主要表现就是练够时间,归根到底,看家长有没有办法让孩子每天弹上半个钟头或一个小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大中学生而言就有勤奋的问题了。以我本人为例,四岁开始学琴,直到十二岁以后才开始自己真正愿意弹琴的。

    对小孩子来说,练琴时无论是乐意还是不乐意,只要弹够时间,老师的教学得法,就能出成绩。www.ffpiano.com

兴趣不决定成绩

    一个孩子学琴的好坏和她(他)喜不喜欢弹琴,没有必然联系。有些孩子数学成绩好,不见得热爱数学,而是因为他们每天都在那里做题,可能还会做得很晚。

    学问都是苦事,尤其是音乐,手指的动作最后要练成下意识的、神经性的反应,所以,对小孩子来说,练琴时无论是乐意还是不乐意,只要弹够时间,老师的教学得法,就能出成绩。

 

学琴是剥夺孩子的幸福童年吗?

    很多家长表示不愿给孩子任何压力,让他们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出于这种想法,认为学琴好象剥夺了孩子的童年幸福。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做功课也好,练琴也好,除了少数孩子以外,多数孩子都是不得不做的,如果学琴是剥夺了孩子的童年幸福,那么,让孩子做算术题,是否也是剥夺幸福童年呢?如果这样,真要让孩子完全自由的快乐,就不能读书,也不能上学了,造成的结果就是“快乐的童年,无为的中年,悲惨的老年”。

    一位权威的教育专家说过:教育对于少年儿童,特别是对幼小的孩子来讲,不能排除一定的、适当的、必要的强制,这是他们缺乏自控能力决定的。当然,要让孩子快乐,也不能完全快乐,就和不能把学习和快乐划等号一样,把学习和痛苦划等号也是不对的。

钢琴能否自学?

  经常有人问钢琴能不能自学,其实答案很明确:“钢琴是不能自学的”。因为艺术没有具体的、精确的、评判好与坏的标准,无论是老师教学,还是钢琴比赛,评判的标准,都取决于专家的艺术修养和丰富的经验,所以一个业余的钢琴学习者,无法对自己的演奏做出正确的判断。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会更充分的说明这个问题。

  一、读谱的问题。

  如果只是自学,很难准确地、没有错误的识谱。曾经有一位自学者参加钢琴比赛,当她演奏完时,评委告诉她,她的演奏中有很多错音,因为她是通过录音来学习的。这说明一个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耳朵,分辨错音的能力是有限的。通过老师的指导,这样基本的错误就很容易避免。   另外,读谱的内容并不仅仅是学会音符和节奏,还包括奏法、乐句、表情等等。仅仅简单的学会这些内容是不难的,但是要在千变万化的乐曲中,按照音乐的需要、完全正确的使用,没有老师的指导是不可能的。

  二、速度与表情的把握。

  自学者通常以录音资料作为学习的标准,根据录音的快慢强弱进行模仿。可是任何一位专业音乐工作者都知道,一位钢琴家在演奏同一首乐曲时,每一遍的音乐处理都是不相同的。曾经一位女记者采访钢琴大师霍罗维兹:“为什么您的每一次演奏都不相同呢?”大师幽默的说:“漂亮的小姐,难道您照相每一次的笑容都一样吗?”由此可见,演奏没有固定模式可寻,只是简单地模仿,不过是“只知其表,不知其里”罢了。   速度的处理就更是各不相同,相同的作品,不同的钢琴家有不同的安排。如果仔细听录音就会发现,同一乐曲不同的演奏,有时时间的长度竟然相差好几分钟。那么,面对这种情况,你又该模仿谁呢?

  三、演奏方法。

  这是学习中最难掌握的,也是最重要的一关。我们都知道音乐有各种风格、各种流派,比如古典乐派、浪漫乐派和印象派的作品,它们的弹法是非常不同的。一个业余学习者,多少都会接触到贝多芬、巴赫与肖邦的作品,就这三位作曲家的作品来说,具体的弹法是千差万别的。或许你可以从录音和书本中找到它们的差异,但是不可能知道,是用怎样的具体的演奏手段才能达到这样不同的效果,这时就显示出老师的必要性了。   钢琴演奏无论从基本的识谱到具体的弹奏,都需要老师的指导与帮助,音乐是一门特殊的专业,应该是无法自学的。

学好钢琴需严师

  凡是取得成功的人都是严格要求自己的人,而这种性格的形成,家长和老师将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到很大的作用。学习钢琴既是一门爱好,更是一门课程,有的孩子从三四岁就开始学琴,应该算是他们人生第一次正式接受正规课程,所以,要培养孩子正确的学习意识和态度,为将来打下良好的基础,严格的老师是必须的。   一、挑选严格、专业的老师将使孩子受益终身。老师对于孩子严格一点,让孩子有点压力,可以引起他们的重视,明白这是在学习而不是玩耍,上课要求做到的事就要必须做到,树立起认真的学习态度是对孩子非常有益的,否则,孩子不认真对待,肯定学习质量不高,老师再不严格要求,孩子是很难有进展的。   二、孩子就是孩子,都会有不专心的时候,即使对很有兴趣的事情也是这样,所以学钢琴不仅要有兴趣还要有毅力,二者结合才能学好。老师严格一点,对培养孩子的毅力是有好处的。很多孩子学不好,往往是教师不太严格,家长也不太在意造成的。有的孩子或家长反映,有的老师非常NICE,从来不批评,对手型、姿势、技巧技术等不做任何要求,孩子怎么做都是VERY GOOD,作业也是能少则少,回家练不练都行,一首曲子练上几个月甚至一年,没有什么计划和要求,教学非常随意。这样的教学结果是,有的孩子学了五六年还没有考过1级,因为进步很慢,所以举也就越来越小,这不只是耽误了时间和金钱,而且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三、教师在要求上可以适当严格,但是态度上不能过于严厉。教授中要注意讲究方式方法,不能让孩子产生惧怕心理和抵触情绪,指出具体的错误,也提供具体的解决方法。老师不能说一些过分的话或大发脾气等,注意恩威兼施,对孩子做的好的地方一定要多鼓励、多表扬,肯定他们的努力和进步,这样才能进一步树立孩子们的上进心和进取心。

钢琴的保养

 

  钢琴是结构精密、灵敏细致的乐器,为了能让钢琴保持动听的音色、典雅的外观和良好的演奏性能,在使用和保养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钢琴应放置在避免阳光直射的地方,并远离火炉和暖气等热源;放置钢琴的房间应清洁,尽量保持正常温湿度,适当通风。
2、钢琴一旦被放在适宜的房间和位置后不宜经常搬动,以减少不必要的震动和碰撞。钢琴上不可放置过硬、过重的物体,不可靠墙太近或倚靠、蹬坐琴键,以免产生杂音、划伤漆面和琴键贴面,严重的会造成琴键贴面脱落和零、部件失灵。
3、琴壳漆面及琴键应避免化学颜料、化学溶剂及腐蚀物品沾染;要养成不用脏手弹琴的好习惯。
4、琴内可放置防虫剂,一防止呢毡等被虫蛀蚀;高湿天气要注意通风干燥,过分干燥可以适当加湿。
5、钢琴是结构精密、灵敏度高的乐器,容易受外部环境及条件的影响,需要定期调音和整理。普通家庭使用一般每半年到一年调整一次,应请专业技术人员来调修,因为这是专业性很强的技术性工作,切勿让非专业人士调修,否则会对钢琴造成严重损伤。

钢琴“一对一”教学的必要

  由于钢琴是个性化很强的乐器,同一首乐曲由不同的孩子弹出来,永远不会有相同的表现,而且每个孩子的手型、力度、触键方式等问题也是各不相同的,所以,老 师必须和孩子面对面的交流才知道问题出在哪,并进行及时纠正,有时还要有针对性的进行示范和研究。上课时,老师必须一对一地教,一对一的进行操作,这样才 能够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同时根据学习的情况来布置作业和安排进度,因此,一对一的上课形式是必须的,也是最有效的。
  一些社区或琴行举办的钢琴小组课程,参加这些可以用来培养孩子的兴趣,以娱乐休闲为主,但真正想学习钢琴是不适合的。www.ffpiano.com

alt

 





 

 















“能歌善舞”益助学琴

alt
三至七岁的儿童正处在对各种事物以最率直的方式接受的时期.他们对声音,节奏,色彩,形状等都有极敏感的反应。这期间让孩子接触歌唱和舞蹈,以自然,愉快和他们自己喜欢的方式接近音乐,就会使音乐之光注入儿童心灵,感受音乐的美和音乐的乐趣。

歌唱中音的高低,长短,强弱,节奏等音乐的基本要素和歌曲旋律的情绪,特性都会使他们学会歌唱,正是为了他们将来能用钢琴来表达他们的内心歌唱,也就是说,他们已经把一些音乐记在脑中,藏在心里,并且可以用自己的听觉听见它。舞蹈的最原始形态就是高兴时人们随着某种节奏做的动作,舞蹈与节奏相依,而节奏是音乐的灵魂,节奏感会在舞蹈中得到最自然的培养和训练。

家长可以在孩子学琴前,有意教孩子学唱歌曲,鼓励孩子能闻“歌”起舞,或者多听多看歌舞类的节目,这会给他们的钢琴学习和演奏带来莫大的好处。莫扎特“天生”会弹钢琴的原因,就在于他在初次接触琴键之前,音乐早已活生生的存在于他的心中了。

  再谈学钢琴的兴趣  

       有些家长认为小孩学琴应该主要是依靠兴趣,其实错了!一个小孩学钢琴的最佳时期是4、5岁开始,这个年龄小孩的思维能力不成熟,主观意识不强,没有什么很强烈的兴趣感,这时孩子最大的兴趣就是玩,而不是学习。很多孩子在父母带到老师这里来时,会说想学琴,喜欢学,其实很大成份上是他得好玩,有陌生感和神秘感,一旦真正学起来,就会知道不是那么好玩了。
        小孩的兴趣是靠培养出来的,有家长的因素、老师的因素和环境的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家长和老师。
        一、家长方面。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很大部分是受家长影响的,家长的态度对于小孩来说至关重要,如果连家长都觉得爱学就学,不爱学就别学的话,可想而知一旦孩子在学琴过程中遇到瓶颈时期,遇到挫折的后果是什么?在小孩学琴一开始就应该当作一种目标和任务来完成,就象必须要读小学、读中学一样,这样小孩才能坚持下去。
        二、老师方面。现在很多老师为了省事,或者说因为根本不是钢琴专业的吧,教学不规范、不科学,对于学生的识谱、演奏等问题没有根本解决的能力,只知道让学生被动的跟着弹,常年抱着一两本书练。这样时间长了,虽然能弹出几首曲子,但是学生根本没有能力去独立完成新的曲子,没有主动学习的能力,感觉不到钢琴的优美,又怎么可能会提高兴趣呢!
        我有一些学生都考过了10级,还说算不上喜欢钢琴,但坚持下来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家长的原因。通过多年的积累,他们的音乐素质和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上了中学、上大学就会越来越喜欢弹琴,因为他们能从中找到快乐和情感的寄托,这些都是在年龄小的时候不能体会的。还有一些学生小的时候放弃了,到十几岁想重新学,这时他真正可以说有了兴趣,但同龄坚持下来的孩子已遥遥领先,他们只能为耽误的宝贵时间而后悔莫及了。

钢琴演奏手型问题

      这应该是初学钢琴者最关注的问题,当你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就不要再拘泥于手型,而且也不可能有一成不变的手型,手型总是随着音型在变化的,而且对于不同的学习者各人的手指状况不一样,也不可能有统一的手型,总之放松自然能支撑手臂的手型就是好的。现就针对初学者提供一些具体标准:

       1、  用指尖弹奏, 指尖支撑住手臂重量。        2、  手掌在用手指尖演奏的前提下,尽量自然舒展,切不可缩着手弹,如果真的握着鸡蛋,手就会缩起来,建议用皮球或苹果,这样会好些, 因为鸡蛋太小。         3、  手腕平,使臂上的力量能畅通的传递到指尖上,手腕低会阻断这种传递,致使手指没有重量可支撑,初学者手腕太高会影响手指的活动能力 ,直接影响抬指。         4、  手掌在键盘上的位置是正的,也就是手指生长的方向和琴键应该平行,手指触键的方向应该和琴键表面垂直或接近垂直。当然演奏过程中会 有所变化,但至少放下去的时候应该保持这种形状,这一点会经常被忽略。         5、  肘部稍往外荡,不要夹住身体,这点可从手背上看出来。肘部太夹或太往外,整个 手背面就会歪。

        6、坐姿也顺便提一提。坐于琴凳一半处,两脚放于钢琴左右踏板旁,双脚也要支撑一部分身体重量。

推荐四部经典的钢琴题材电影  

        莫扎特、肖邦、贝多芬都是世界级的伟人,全世界每分钟都有地方在播放他们的音乐,演奏他们的作品,这其中音乐的美、音乐的深刻性和“征服我们的最大秘诀”体现在哪里?观看相关的电影和书籍,可以更深入了解艺术家创作背景和思维理念,现推荐几部经典的钢琴题材电影,希望学琴的孩子们能够从中得到启迪、感悟和解答。。。。。。
      《肖邦传》(又名《一曲难忘》)

       有钢琴的地方,就有肖邦的音乐。 一百多年来,无数人的心灵得到了“钢琴诗人”那美奂绝伦的音乐的滋润。肖邦用音乐表达了他高尚的理想和种种强烈的感情,让我们通过《肖邦传》这部电影一起去感受肖邦的理想、肖邦的情怀......
本片以音乐家、爱国者的身份来诠释波兰钢琴、作曲家肖邦的传达的一生和音乐成就。肖邦自幼即展现音乐天赋及强烈的爱国情操;稍长,为逃避政治迫害,离开华沙前往巴黎,在巴黎开展了他绚烂的音乐人生。后来为援助波兰革命抗暴,筹募款项,于是游走欧洲各大城市,举行演奏会,终因积劳成疾,英年早逝,结束短暂而伟大的一生!
本片获第19届奥斯卡最佳男演员、最佳编剧、最佳摄影、最佳剪辑、最佳音响和最佳音乐六项提名。
      《莫扎特》

      这部荣获七项奥斯卡大奖的著名影片以倒叙手法,既表现了莫扎特的坎坷生平,也表现了追逐名利但却才能平庸的宫廷乐队指挥萨利埃里与才华横溢、但不谙世事的莫扎特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萨列瑞是一名兢兢业业的宫廷音乐家,莫扎特是一个不知天高地厚、出言不逊、举止粗俗的“狂人”,萨列瑞运用手中的权力,剥夺了莫扎特的演出机会,断绝了莫扎特的经济来源,使他陷于贫病交加的绝境。1791年,年仅三十五岁的莫扎特英年早逝,与无家可归的乞丐一同被葬在维也纳郊区的一个公墓里。

     《海上钢琴师》

        主人公“1900”是个从婴儿时就被遗弃在轮船上的孤儿,也是个天才的钢琴演奏家,他海一般蓝色的双眼能透过事物的表象感受到其内在的生命律动,不管看到什么,都能随即创作出一曲新鲜、动人的音乐。片中,“1900”曾说过这样一句话:“钢琴只有88个键,是有限的,但它演奏的音乐却是无限的。”如同他所说,依靠钢琴, “1900”找到的不仅是生活的快乐,还有生命的意义。影片中的一个片段曾经为钢琴赋予了魔幻色彩:当风暴来临之际,“1900”却演奏着钢琴,在舞会大厅里自由驰骋。钢琴师用贴着“自由”标签的爵士乐试图去击败封闭在轮船上的“1900”,但结果是徒劳的,那种形式上的自由,绝望地消失在“1900”为身边的每一个人弹奏的音符里。
        《钢琴家》

        根据维拉德斯娄·斯普尔曼的自传改编,描写了一个波兰犹太钢琴家在二战期间艰难生存的故事。作为一名作曲家兼钢琴家,他在纳粹占领前还坚持在电台做现场演奏。在那段白色恐怖的日子里,他躲避那些野兽的搜捕,依然在波兰的犹太人居住区住着。在这里,即便所有热爱的东西都不得不放弃的时候,他仍旧顽强的活着。终于等到黎明来到,他的勇气为他赢得了丰厚的回报,在大家的帮助下他又找到了自己衷心热爱的艺术。本片获得2002年第55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

 

 

钢琴家名言

 

谁像我一样努力,谁就有我这样的成就!--------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练习是伟大的魔术师,它使看来无法演奏的乐曲得以演奏,并使它变得容易,得心应手。--车尔尼

如果你问我,怎样成为好的钢琴家,那么你先告诉我,练了多少音阶。--车尔尼

必须认真地练习所有的音阶。--罗伯特.舒曼

即使是最简单的乐曲,要做得完美也是困难的,也要多加练习。--巴克豪斯

当你演奏的时候,别管你的听众是谁。当你演奏的时候,要永远觉得有一位大师在谤听。--舒曼

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谁能渗透我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寻常人无以自拔的苦难。--贝多芬

当我坐在那架破旧古钢琴旁边的时候,我对最幸福的国王也不羡慕。-- 海顿

音乐是上天给人类最伟大的礼物,只有音乐能够说明安静和静穆 。--柴科夫斯基

音阶练习是很重要的,不仅是为了训练手指,也是为了训练耳朵对协调性的感觉,对音程的了解,以及对钢琴总的音域的理解。--霍夫曼.约瑟夫

我从来不喜欢练习,但当我开始练琴时,首先慢练十分钟的音阶,倾听弹奏的声音,每一个音都会产生回应,它给我动力,我一生将坚持这样做。--克里本.范

音阶、和弦、琶音的学习,对学生是非常必要的,因为通过这些练习,学生才能掌握那些基本规律。钢琴作品结构中的种种变化形式都是这些规律发展而成的。--尼古拉耶夫.里安涅德

练习音阶和琶音必须坚持不懈,这些技巧都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钢琴技巧。--玛格丽特.朗

学习技术必须耐心、刻苦,并持之以恒;没有技术,艺术就不过硬,就没有风格,没有特性。练习曲、音阶、琶音、和弦等是非常货真价实的,不能骗人。--帕德雷夫斯基.简

和弦能增强音程的感觉,弹奏的力量与稳定,并能训练手在钢琴上的合适位置。--柯尔托.阿尔弗莱德

基本功练习包括五指练习、音阶、琶音、哈农等,这些内容每天要练习,要持之以恒。在练习时,音色要有颗粒性,音乐要有连贯性;每个音之间都要有一定的倾向性,指尖的感觉敏度、力度、速度、颗粒性以及音色的各种变化,都可以通过基本功练习,找到自己需要的方法。--朱工一

应该强调音阶、琶音及巴赫作品的练习。每天都练半小时以上的音阶、琶音,一定都要加上表情。只练那些旋律动听、自己非常喜欢的作品是很有害的,不能认为只把技术上困难的地方练好就是达到了目的。--巴克豪斯

每天练习的时间应随着每个人的体力、精力而定。最重要的是身体不觉得疲劳,提倡身体放松,精神集中地演奏音乐。--阿劳

练习好音阶、琶音是必须的,练习时要根据自己的弱点,需要而有所不同。练习和弦是要用很慢的速度来弹,把手放在键盘上感受它的扩张。--拉罗查

练习时要弹得很慢,不用踏板,听清乐曲中的每个音,然后用“心”来弹奏。如果需要一些特别的技巧,如八度就找一些八度的曲子来练。--卡扎德絮

 

“我的孩子适合学琴吗?”


   孩子学琴之初, 很多家长都会问老师同一个问题:“我的孩子适合学琴吗?”其实答案非常简单,除了双耳失聪者,任何人都可以学习钢琴,学习钢琴不需要任何特别的条件。
任何人-----也包括身体有某些缺陷的人。例如,双目失明者就可以学钢琴,他们比视觉健全人更专注于听觉,因而使耳朵变得格外灵敏。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这样的人不权可以学,而且往往学的不错。
甚至,手指有残疾的人也可以学。有人也许对此怀有疑问,但事实可以证明。我国著名钢琴教授周广仁曾在抬钢琴时伤断三个手指,虽经治疗,但三个手指仍旧严重伤残。然而,周教授凭她顽强的毅力和高超的技巧,一年后,又出现在独奏舞台上。另外,在奥地利,有位钢琴家叫维特根斯泰因,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失去右臂,只剩左臂,受他的委托,著名法国作曲家拉威尔为他写了一首《左手钢琴协奏曲》供他演奏。
至于我们绝大多数有正常听觉和双手的人,无论手大些、小些、胖些、瘦些、宽些、窄些,无论手指长些、短些、粗些、细些,无论年龄是否偏大,也无论“音乐细胞”偏多偏少,无例外,都可以学习弹奏钢琴。
将钢琴学习者的条件开列得如此宽泛,是不是有点让人半信半疑?不必怀疑,我们可以从下面两点看出:
1.世上绝对不喜欢音乐,或者说绝对没有“音乐细胞”的人实际上是不存在的。人们对音乐的热爱会有程度的差别,只要对音乐有所爱,也就有了学习钢琴最基本的条件。
2.钢琴音乐本身是如此丰富,以致于它可以适应各种各样学习者的需要。例如,有的人由于某种原因掌握不了高级技术,那么,就有许许多多技术简易、但同样很优美的乐曲供他学习。有的人喜欢抒情的,有的人喜欢深沉的,有的人喜欢古典的,有的人喜欢现代的,等等,各种爱好的学习者,都可以找到相应的大量乐曲。
仅就技术而言,钢琴技术训练的教材体系也是所有乐器教材中最为完善的,完全可以适应从根本不会弹到超级钢琴大师,以及处于两者之间的所有程度学习者的需要。你一旦踏上钢琴技术中某一适合的台阶,由此逐级而上,究竟可登上何种高度,学生的潜力到底有多大,谁敢断言呢?我们可以预言的是,只要努力,就肯定会逐步提高。


Music 'makes the brain learn better'


The hours spent mastering the violin or piano are worthwhile - music lessons boost children's memories. Researchers from Hong Kong have found children who are given musical training have better verbal memories than those who have not had lessons. They say their findings could help people recovering from a brain injury as well as healthy children. Psychologists from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studied 90 boys between the ages of six and 15. Half had been given musical training as members of their school's string orchestra and had received lessons in playing classical music on Western instruments, for up to five years. The rest, all students at the same school, had received no musical training.
Stimulation All the children were given verbal memory tests, to see how many words they recalled from a list, and a visual memory test for images. Those students who had been given music lessons recalled significantly more words than the untrained students, and generally learned more words with each subsequent test.They were also able to retain more words than the other group when tested 30 minutes later. And the longer the boys had been receiving music lessons, the better their verbal memory was as well.
However, no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visual memory between the groups. The researchers suggest music lessons stimulate the left side of the brain, which also controls verbal learning.A year after the first study, the researchers studied the orchestra students again. Of the 45 original students, only 33 were still receiving lessons. They also studied 17 children who had started music lessons after the initial study. The beginner's group initially showed poorer verbal-learning ability than the more musically experienced boys. But after a year, they showe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verbal learning.
However, the 12 boys in the original group who had stopped having lessons showed no further improvement, though they did not lose any of the abilities they had gained while they were being taught music.
Parental interest The researchers, led by Dr Agnes Chan, said giving music lessons to children "somehow contributes to the reorganization [and] better development of the left temporal lobe in musicians, which in turn facilitates cognitive processing mediated by that specific brain area, that is, verbal memory." She added: "Students with better verbal memory probably will find it easier to learn in school."
Dr Alexandra Lamont, lecturer in the psychology of music at Keele University, UK, told BBC News Online that research into the effect of music on other abilities was often complex and contradictory, and the Hong Kong study was important in adding new information to the debate. But she added: "Research has shown that children who have extra music lessons often come from higher socio-economic backgrounds, and their parents are therefore more likely to be better educated and take more interest in their children's development. "These children may simply be making better progress because they are getting more help and encouragement. If this is the case, we would expect to see similar improvements in other academic areas such as mathematics. "In comparison, visual memory is not seen as such an important academic skill, which could explain the lack of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groups." She added: "These results give us more information to consider, but we urgently need more research to know more about what it is that is having an effect.
"Music is an important and enjoyable activity in its own right, and many researchers working in this area strongly believe it would be dangerous to promote music only on the basis of the other skills it can bring." The research is published in the journal Neuropsychology.



除了开发智力,钢琴还能给幼儿带来什么?


学习钢琴能够充分开发幼儿智力,提高孩子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些积极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大家的认识和肯定,下面我就其他有益的方面谈几点看法:
一、学习钢琴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意志品质
学龄前儿童多数好动,不易长时间专心做某一种活动,行动的目的性差,不能长期坚持同一目标,如果这种情况持续到上小学还不能改变,就会直接影响学习。而练习钢琴是锻炼孩子意志的有效途径,因为弹好钢琴不是一日之功,必须年复一年的不间断训练,绝无捷径可言。孩子会在学琴过程中学会克制自己,逐步增长自控能力,形成不怕困难,坚持学习的良好品质。
二、学习钢琴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孩子如果养成自觉、主动的良好学习习惯,会在他们入学后,顺利适应新的环境。学习钢琴则可以有效地完成这一训练任务。因为业余学琴需要天天练习,坚持常年不断,每天一两个小时的“坐功”,这样会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这样以后完成其他科目的学习也会易于接受,倍感轻松。
三、学习钢琴可以培养幼儿认真的学习态度
学校的学习,大都是集体上课,教师不可能一对一地解决每一位学生的具体问题。学习钢琴则不同,一对一的方式,决定了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认真对待学生学习中的每一个细小环节,帮助学习踏踏实实、一丝不苟地学习,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这样孩子在日后学习和工作将会终身受益。
四、学习钢琴可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学习钢琴的难度很大,要求在同一时间眼看、耳听、手弹、脑想、脚踏,高度协调统一。同时学习钢琴要求精神集中,思维活跃,全身心地投入。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再“笨”的孩子都能够学有收获。孩子在学琴过程中,逐渐加深理解“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深刻道理,逐步建立战胜困难、攀登高峰的自信心。学钢琴的学生很少在学习上表现胆怯,因为他们自信:自己不是笨孩子,自信心一定能够帮助他们走向成功。

家长对孩子学琴存在的认识误区


部分家长对孩子学琴存在很大的认识误区,因此而造成的损失是令人担忧的。
误区之一:练到高级别才请好老师
不少家长认为,孩子在学琴初期,只要随便找个老师就行了。等练到四五级以上,再去请专业性较强、水平较高的老师来辅导。其实,这种做法对孩子学琴相当不利。
实践证明,很多具有音乐天赋的孩子被父母这样的想法给毁了。本来,很多孩子的资质都不错,但由于启蒙老师的专业技术和理论水平较低,给孩子“培养”了一些相对固定甚至顽固的坏习惯,俗称“练歪了”。教这样的孩子比教一个什么都不会的孩子还难,要改正他们的这些坏习惯,老师和孩子要付出几倍于从前的努力和汗水,甚至无法彻底纠正,造成终生遗憾。
因此,孩子练琴初期不但不能草率了事,反而应更谨慎。
误区之二:学琴就是为了考级
本来,钢琴考级是对钢琴弹奏水平的一种检测手段,而非弹琴的最终目的。但有一些家长却视考级为奋斗目标,深陷于为考级而考级的怪圈不能自拔。不仅消磨了孩子考学琴的兴趣,更阻碍了孩子琴艺的正常进步和发展。
急功近利的家长要求老师尽快升级,而有的钢琴老师仅仅是自己会弹十几二十只曲子便开始招生。教学生时,也只着重对孩子考级曲目的辅导,更有甚者一年只教学生弹四五支曲。虽然这 样教出来的孩子也能过级,但基础不扎实,实际能力与考过的级别远远脱节,十分不利于学生琴艺水平的正常提高。
误区之三:跳级越快的孩子越优秀
钢琴教学本来应从入门起步,规范化地循序渐进。钢琴考级也是遵循这一原则提出规范化、科学化的要求,按程度深浅进行分级的。但部分家长只将考级作为孩子弹奏水平的唯一标准,盲目鼓动孩子报考与实际能力不相符的级别,甚至跳级。
盲目考级就有如让一个孩子仅上了一年学后,就直接教会他(她)三年级的数学考试题,这样考过之后又赶快接着背五年级的考题,之后再啃初中的考题……以便让孩子能上大学,培养出一个优秀的、令人羡慕的神童。殊不知如此揠苗助长,会给孩子造成多大的损失,这就有如沙地建楼,永远也建不起真正的高楼大厦。
家长让孩子学钢琴,应摒除那些功利色彩,正确引导孩子的学习目的,谨慎从师、适龄而学,不浮夸,不攀比。只有这样才能将孩子培养成一个懂音乐、爱音乐,拥有一定音乐鉴赏力的人。


如何判断钢琴教师的水平


1.学习效果:对于已经学习一段时间的学生来说,判断教师教学水平是比较容易的。从技术的角度看,如果教学方法正确,学生在技术上是不仅不应该存在问题,而且也容易掌握。学习也比较容易出成绩,进步比较明显。教学是讲方式、方法的,教师的每一个要求必须通过一定的办法来实现,而且标准明确。不能出现学生怎么做都不对,或者上课时就没做对,留给学生回家练习,或者留给家长回家辅导。一些技术要求说不出道理,就让学生去做,做不对就把责任推给学生或家长等等。上课时情绪平和。高水平、有经验的教师,对学生的控制感都很强,无论多难的技术都可以通过一些教学方法让学生较容易得做到。所以,上课时是不轻易对学生发怒。
2.专业态度:真正专业的教师在生活和专业上都是很严谨的,对待专业方面是很认真的,很少会出现像:上课不认真,随意串课、停课、生活状态浮躁、精力不放在专业学习上、技术要求朝令夕改、自相矛盾等问题。教学严谨的教师,在管理上也是较严格和完善的。严格的管理,一方面可以保证教师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也起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3. 解决问题的方式:学生在学琴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无论出现什么问题教师都有一定的责任。优秀的教师会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缺点,无论什么样的学生都可以教好。而无论学生出现什么问题都把责任推给学生、家长或者解决不了问题就说钢琴难学或学生手有问题等理由的教师,不能算是一位认真负责的好教师。学生、家长也不要认为满嘴的专业术语就是有学问,真正的专家可以把一个非常专业的问题用非常简单的话来解释明白,所以有句话叫:书越读越薄。

 

成人学琴的心理准备和正确意识


自己也教过几个成人学生,其中又以女性居多,通过教学,深深感觉到,男生(尤其是工作以后的男生)一旦决定要学琴,基本都能刻苦得坚持下去,一般在20多岁还决定开始学琴的人很少,但是一般决定了,都能无悔得坚持, 真得是不错的,这和意识实在有很大关系。而成人学琴队伍里应该说80%是女孩子,但是放弃的,也大多是女孩子,实在很可惜,而且似乎50%上的人遵循着这个规律,开始的热情/一个星期一次课---->工作原因,生活原因/两个星期一次课---->偶尔请假-->经常请假-->放弃. 这样的规律我看过很多,而且很可惜,因为所谓咫尺天涯, 放掉的东西,想要再拿起来,是何其得困难.
首先,看清楚这句话,所以学琴的朋友,如果你们打算学琴,把所有的硬件都准备好了之后,你们必须把学琴看得比吃饭和睡觉重要,比你的娱乐重要,也就是说,你生命中第一的,或者是工作,或者是家人/爱情., 而第二,就应该是钢琴,也就是说,为了练琴,你可以牺牲你的睡觉时间,牺牲你的周末来练琴的,如果不辛你的工作是要求你常出差常加班的,那么这点你一定要做到的,学琴不是说说笑笑就可以学会的,千万记住哦。
然后,做好挫折的准备,一般学琴学上一两个月就会有挫折期开始出现了,以后会一波跟着一波,可能时间长,可能时间短,但是你会不断得碰到挫折,而这是很打击人的,尤其是如果工作很忙,时间很紧张的时候,这可真是会让人很沮丧的过程,所以一定要有预先的打算哦。
最后最后,千万不要说大话。有两个成人学生,一个写了一堆的心得,计划,目标,结果学不到两个月,一会请假,一会请假的,学不下去。另外一个也是写了一堆,结果还没来上课前就因为没有时间打了退堂鼓,想告诉大家,少说,多做。

 
能否不学钢琴练习教材,只弹好听的曲子?


我教的一些学生,特别是年龄相对大些的,对好听的曲子例如《Elise致爱丽丝》、《水边的阿第丽娜 Ballade pour Adeline》等非常喜欢,主动的去练习,不过对于初学者,这可不是个好办法。
要想弹好“好听的”曲子,必先具备“弹好”的能力。这能力,可概括为技能的和艺术的两个方面。其中,技能性的能力,如果没有相当长时间的特殊训练,仅凭手指、手腕等人体部位的天然动作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而艺术上,即理解乐曲美感的能力,仅靠“好听”的直感是不够的。
假如只学弹自己喜欢的乐曲会怎样呢?后果多半会:
1.弹练很长时间仍不能将“好听的”乐曲弹“好听”,原因是缺乏必要的能力。
2.于是,不得不在练习这首乐曲过程中“急来抱佛脚”式的学练所需的能力。实际上也就是把这首乐曲当成一首练习曲了。
3.可这么一来,学生只接触了该乐曲涉及到的有限的技术、风格类型,必然失去钢琴技巧的训练的综合性、系统性和循序渐进的原则。当下一次遇到一首另一种技术、风格类型的乐曲时,就会寸步难行。而钢琴曲的技术、风格类型那可几乎是无限多的啊!

 
不应把“考级”乐谱作为主要教材!

  “考级”乐谱是由专家审定的,一般地说,有较高的学练价值,在一个特定时间内,如准备“考级”期间以此为主,那是很自然的事,但有些老师只用“考级”曲谱来教授孩子学习钢琴,长期以此作为唯一教材,显然是很不合适的。因为:
1.这样做会把“考级”本身当成了唯一目的,实际上,“考级”只是学习钢琴艺术中的一项有益的,但并不是唯一的活动。
2.考级”曲目是从大量同类性质曲目中选择出来的极小部分,这极小部分的学习不可能代替必要数量的同级同类其他曲目的学习。钢琴技巧训练的系统性、循序渐进性决定了,只有在学练足够数量某级各类曲目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弹奏好某级曲目并进入下一级曲目。
3.若勉强只学弹“考级”曲目,其结果必定是:在某一级上练习很长时间仍弹不顺手,而在稍高程序级别上,则多半过不去。很多学生学习很吃力,“考级”成绩很低也正是此原因的体现。这种长期只围着极少数曲目转的学法,必然弄的学生、家长、老师都感到索然无味,失去了学习钢琴的兴趣,同时也失去了学习钢琴艺术的根本意义。


业余与专业学习钢琴的异同


这是个多有误解的问题。
在一些人的头脑里,以为既然是“业余”,似乎一切都可以不那么正规。于是,不符合规范的触键,不准确的节奏,不正确的分句,不好听的音色,不好的音乐表现等等,以为都可以原谅、可以允许的了。他们往往把所有不正确的弹奏和不严格的教学都用“业余”二字掩饰过去。仿佛存在一种钢琴的“业余弹奏法”和“业余弹奏教学法”一样。
这都是有害的误解。误解的根源在于把“业余”二字与弹奏的教学法联系起来了。
其实,所谓“业余”,虽然也是指时间上是在业余时间里学习钢琴这层涵义,但主要还是指职业上,是种不以演奏钢琴为主要职业目标的钢琴学习。至于钢琴的弹奏法和教法并不能因为是在业余时间里进行而有根本性质的改变。在钢琴艺术的技术技巧、艺术表现等方面的基本概念、观念、原则、原理、规律上,只有科学与不够科学、正确与不够正确的区别,并无专业与业余之分。正如一位医生在业余时间里给人治病与在正式工作时间里给人治病,同样要准确诊断、对症下药一样。
业余钢琴学生应当明确,并不存在钢琴的业余弹奏法与学法。相反,应当树立起这样的观念,那就是,一位业余学生弹奏好一首小曲,与一位钢琴家弹奏好一首大曲,就其面对的技术、技巧与音乐的艺术表现的诸多关系来说,在艺术规律、艺术真理上,并无本质上的区别。正因为如此,“业余钢琴比赛”、“业余钢琴考级”,才都要由真正的专家担任评委和主考人。
当然,业余学生最后所能达到的钢琴弹奏程度,所学曲目的广度、深度,弹奏的精致度、完美度等方面,与专业学生在规格、标准上肯定是会有区别的。其中,程度的差别最为明显。一般来说,大多数业余学生不能达到专来学生那么高的程度。但是,在他们所能达到的某级程度上,必须坚持艺术、技术的基本要求。虽然这个要求的标准也有一个浮动幅度,但不能越过低限。过低,就不成其为钢琴艺术了。
总之。钢琴学习的业余与专业,有量的不同,但钢琴艺术的本质并没有什么区别。不少业余学习者对这点认识不清,一开始就从质上降低标准,致使学了多年,收效甚微。这正是: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若取法乎下呢......


重视中国钢琴作品的学习和演奏


我注意到温哥华学琴的孩子很少学习中国的钢琴作品,对此,我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一、中国的优秀钢琴曲目从音乐表现的意境和创作手法上有着不同于西方音乐的思路,中国文化更注重表现意境和内涵,同时中国曲目有关不同于西方音乐的音阶、 调式,包含了一些西方钢琴曲中所没有的弹奏技术,这些技术,在西方钢琴曲中是学不到的。人们学习一种事物,总是在对比中更容易看法不同事物的特性。当我们 从中国钢琴曲中学习到中国音乐的美、中国音乐的技术技巧后,再与西方乐曲相比较,也会对西方音乐看得更清楚。
二、从钢琴教学本身看,优秀中国钢琴曲对于中国学生或华裔学生来说,必然会有特殊的亲切感、特别的吸引力,这些特殊、特别,就是带学习的推动力。一个对钢 琴有着爱好的学琴者,必须尽可能多的学习世界各国不同时期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优秀钢琴文献,因为世界各国的钢琴艺术是属于世界文化的一部分。中国优秀的 钢琴作品也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它们与中国音乐传统密切相连。
现在中国钢琴乐曲越来越得到世界的重视和欢迎,法国、奥地利等著名音乐学院已经将中国钢琴曲列入教材。总之,多学些中国钢琴作品,对培养孩子乐感,学习音乐的表达能力,都会有特殊而深远的意义。


孩子,你学琴是断奏入门吗?


遇到不少琴童弹琴软绵无力,手指折指,掌关节塌陷,手腕僵硬,这些问题都是由于方法不正确导致的。“孩子,你学琴初时,是断奏入门吗?”大部分孩子都不知 道什么是断奏,什么是连奏,弹出的乐曲似断非断、似连非连,节奏混乱,音乐的美感就更谈不上了。所以,学习钢琴一定要坚持“断奏入门”。
良好的手型是学好钢琴的最基本条件,造成手指折指,掌关节塌陷的一个原因是手臂和手掌的紧张,从而使手臂力量在掌关节卡住,力量不能很通顺的达到指尖,也 就造成手指软弱无力这一问题的出现通过断奏练习,一方面可以学会手腕和胳膊的放松,另一更重要的方面是锻炼指尖关节的支撑力。我们要求每个手指独立站住的 同时,还要注意掌关节不要塌陷,小朋友的“小山头”(小骨头)要鼓起。。初学时,只有用正确的方法练习断奏,才会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较好的基础。
弹奏钢琴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表现音乐,孩子学琴入门时,就要培养他们用耳审听声音的效果,用以指导,改进方法。弹断奏时,不能机械的,无控制的猛砸钢琴,其 结果必然是砸出僵硬,刺耳的声音。实际上,断奏弹的好,才能发出的声音圆润,饱满,即不虚也不炸,必须用好的方法才会弹出美的声音。
练习断奏时,可以边弹边唱,会很好的培养孩子对音乐的感受力,培养耳朵的辨别力和灵敏度。边弹边唱还可以做到音断而意不断,从而弹出音乐的律动,富有歌唱性。
从断奏入门,科学系统的训练,就会取得质的飞跃,我们充满信心。


学习多长时间才能会弹钢琴

  很多人都说我会弹钢琴,而这个会弹钢琴的“会”字,是个很难定量的标准,有初步的“会”,有熟练的“会”,有高级的“会”等等。
如果从技术角度衡量,我们可以说,基本上掌握了主要钢琴技术的,可被认为是会弹钢琴了。例如,从身体部位来说的手指技术,手腕技术,手臂技术,教材踏板技术等,从音乐形式方面来说的音阶、琶音、双音、和弦等技术,从触键方法来说的连奏、非连奏、跳音、各种力度的控制等技术。
究竟学多长时间才能基本上掌握这些技术?
这又因人而异。有的短些,有的长些。但无论怎样,太短时间内是掌握不了的。对于大多数业余学生,恐怕至少也要三五年的功夫。
不过,这每天还要看练琴多长时间。一个每天连一小时的人与每天连三小时的人同样学上一年,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步肯定是不同的。
钢琴技术是这样一种技术,当我们在老师指导下一切都做的正确时,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去反复磨练、巩固,才能真正掌握。
从艺术表现的角度讲“会弹钢琴”,只能概括地说,要能基本准确的表现出乐曲的情绪、意境、美感、性格、风格等等。这对有的学生容易些,有的困难些,但都不是很短时间能够掌握好的。
所以,想学钢琴的学生,最好首先立下一个志愿:决心打一场“持久战”。最好不要存有短期内弹好钢琴的念头。


对温哥华钢琴教学的几点感受
(个人观点)


在温哥华进行钢琴教学中,接触了不少学生,有的刚学习钢琴不久,有的已经通过了较高级别,很多都是跟随当地层次较高的老师学习,其中不乏博士、教授,但无论在乐感、手形,还是音乐表现上都有很大不足,综合自己在教授钢琴中看到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问题。
1、看到一些学生在弹奏时,胳膊、手腕都绷得紧紧的,或是猛砸猛敲,或是手指软弱虚飘,更不会正确地弹奏断奏、连奏,这就是行话所说的“不对路子”。
解决方法:应该注意把掌关节练开,仅靠手腕手臂压奏,不是手指自己积极主动的“跑”,第一会影响跑动的速度,第二也会导致声音的暗淡无光,故必须让手指触键有颗粒性。让学生体会演奏时所需指尖的站牢与腕、肘、臂、关节、肌肉的放松,清楚的知道在某些肌肉适度紧张的同时,要找出使其余肌肉放松的窍门和方法。总之,应该让放松和必要的紧张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松而不垮,紧而不僵。
2、在演奏中不会用指尖站立,掌关节和指关节塌陷,手指跑动粘连。
解决方法: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触键动作:强化手指的关节上下带动、手臂的力量支撑在指尖、力量要通畅,必须使用正确的触键方法才会获得较好的音色。
3、乐感较差、弹奏出来的东西是干巴巴、空洞而平乏的,弹奏的声音没有穿透力,弹琴变成了“按琴”。
解决方法:在进行演奏旋律的训练时,不应只是教认音符、读会谱子、按指法弹下来,还要教句法、教呼吸,不同情绪的旋律,有不同的弹奏方法。音乐的表现光靠手指是远远不够的,是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现力的综合体现。钢琴演奏不仅要刻苦练习基本功,同时,还要引导学生用脑思考、用心感受,用正确的态度对待一切与钢琴艺术有关的知识,这样才能迅速的提高音乐表现力。
4、教材简单,练习曲目单一,一般只是用考级的曲子。
解决方法:考级的曲目是固定死的,但是如果光练考级的曲目就是影响学生对音乐的认识,必须针对相应级别广泛接触各类教材,全面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感受力,表达力,动作协调能力等,这样再进行考级曲目练习时就会水到渠成了。
综合以上情况看出,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弹奏方法,也就是基本功问题。读谱准确只是一个最起码最简单的条件,而用什么方法弹奏,这才是学习钢琴最为关键、最基本的问题。掌握正确弹奏法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基础打好了,楼房才能坚固,建筑在沙漠上的楼房,很快就会倒塌,只有当老师传授给学生正确的弹奏法,学生才会持续、稳定、快速地提高。



音乐表现与弹奏技术的关系


很多家长和学生不清楚音乐表现与弹奏技术到底是怎样一种关系?结合教学实际,给大家谈谈这个问题。
第一,理想的,是音乐表现、弹奏技术齐头并进。当然,齐头也不是像水平线那么齐,只是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之意。
第二,有的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很强,但技术不够用,使表现受到限制。这时,如果从他的感受力中能产生出强烈的音乐表现愿望,将能使他刻苦练技术,技术也会很快得到提高。这种情况,我们称之为“头脑走在手的前面”。
第三,有的学生,正好与之相反,手指灵活,弹什么都不大费力,但由于内心缺乏感受,无从表现。这种弹奏,听起来是如同白水,没什么味道。这种情况,我们称之为“手走在头脑的前面”。
第四,音乐表现、弹奏技术都不怎么理想。这种情况的结果,不言自明。
在现实中,很理想和不理想的情况都比较少。大多数学生都是第二、第三种类型。
对于“头脑走在手前面”的学生,应当懂得,如不刻苦磨练技术,“头脑”也不会“走”得很远很快的。因为人是一个整体,托在后面的“手”(技术),要限制头脑“(音乐感受力)的前进。
对于“手走在头脑前面”的学生,应当懂得,如不加强音乐感受力和理解力,技术手段失去了目的性,这种弹奏终将很难达到真正的艺术境界。


钢琴演奏的基本技巧是什么


钢琴演奏的基本技巧主要包括手指的独立性、手指的均匀能力、快速跑动,在快速的手指运动中,手腕是否平稳,手臂、肩膀的力量是否能自然地放松、是否能在自然的状态下将力量传达到手指尖等;另外,手掌、手心、手指各关节是否能互相协作,把力量支撑好,送到手指尖。
基本手指动作的技巧中,最重要的是手指能有一个最自然的状态,而不是把力量紧握在手臂、手腕或者手掌心,因为那样做会使手指运动起来受到限制。这些都属于基本技巧问题。
随着学习程度的不断深入,乐曲不论在长度还是弹奏技巧上都会有相应的增加。在我们学习过程中,技巧随处可见。比如在练习曲作品车尔尼的“599、 849”中,基本上每一首练习曲都包括单一的或是几个重叠的技术课题,例如其中存在的演奏技巧有音阶式的、琶音式的、回旋音式的、装饰音式的,双三度、连 奏、断奏等等;到了车尔尼“299”以后程度的练习曲中,会涉及一些复合型演奏技巧,技巧也会更复杂一些。
另外,钢琴作为一件乐器本身中也存在一种技巧。钢琴的琴键是按照顺序排列的,但是作曲家们写的作品中的音型是各种各样的,所以我们的手指要适应这些跳动 的、或远或近距离的音符,包括左右手交叉技巧等等。我们要把作曲家写出的顺序不完全规则的音符严谨地在有节奏、速度的要求下,在顺序规则的琴键上准确地演 奏出来,也可以说是钢琴演奏中的一种独特的技巧。


“高抬指”训练的必要性

   在打基础阶段,为什么要进行“高抬指”训练呢?这与舞蹈、杂技、体育中要求的基本功训练是同样原理。在钢琴演奏技巧中,手指的敏捷、灵巧、速度、力量、 动作频率等等,都是一种肌肉运动,所谓“技巧就是肌肉习惯”,所有的技巧都是我们千百次的重复同一动作而培养出的肌肉习惯,所以训练手指肌肉是就要“勇 于”“高抬指”。
如果没有这种“高抬指”的训练是无法达到一个较高的层次,造成的后果就是孩子弹琴粘连,没有爆发力,随之还会产生很多其他问题。
当然,训练是一回事,应用是一回事,这种训练是一个过程和方法,高抬的目的是为了能给手指以更大些的活动空间,再结合果断地向下触键的动作,会有助于发展手指的独立和力量。
“高抬指”的训练还要把握好“度”的分寸,应在积极、充分而又无勉强感的情况下,在自如、灵活的感觉中,不断提高手指的能力。


怎样控制手腕的运用


对于手腕在钢琴演奏中的作用,常常会发生两方面的误解。有的以为手腕必须完全松弛而导致疲软,又有的以为手腕必须绝对坚挺而导致僵硬。这两种误解都会在 很大程度上影响总体演奏水平;或是由于过多的、不必要的手腕动作使所有的力量无法抵达指尖,而在松弛的手腕中“流失”;或是由于过分的“铁板一块”的手腕 而使整个音色变得粗糙、猛烈而尖锐,失去钢琴音质所独具的既铿锵又柔和的美感。
防止以上两种错误是正确运用手腕的一大难题。手腕在钢琴演奏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是连接指尖与大臂的桥梁,是大臂向指尖输送力量的必经通道。手腕必须 是坚挺的,不是软弱无力的;但又必须是富有弹性的,不是僵硬呆滞的。手腕好比汽车座位下的“弹簧”,首先它要能够支撑所负担的重量,不能一压就垮,同时, 它又要能在汽车弛行于崎岖小路下下巅簸时,产生反弹力。它既不能是棉花,又不能是铁棒。它只能是用钢丝周旋缠饶而成的、充满反弹力的弹簧。
手腕的顺畅、灵活表现在它的动作方式上。手腕的动作有三个方向:左右、上下、周旋。左右方向的动作主要用于配合大指的转弯。在弹奏音阶与琶音,以及任何 其他需要大指转弯的经过句时,一方面是大指主动地向里作水平状伸进,另一方面,需要适度的手腕左或运动加以配合。然后,大指需向外推出,使整个手掌向外侧 转去。同时,手腕也必须辅以必要的、恰当的水平运动。大指与手腕作柔顺的水平动作的配合,是手掌转弯的最重要的关键。
手腕的上下方向的动作,主要用来弹奏某些轻巧的连续快速的双音、八度、和弦,以及在需要强化触键深度的时候。在演奏这一类乐句时,手腕完全需要它本身的 爆发力量,以及在极短促的时间内以最小的动作幅度将力量最大限度集中的能力。手腕自身的有控制的“颤抖”的能力越强,肘部、大臂乃至全身放松的可能也越 大。不少人在弹奏连续的双音、和弦,尤其是八度时,整个身体和手臂都处于极不自然的僵硬状态。其根本原因,是手腕本身缺乏锻炼。以李斯特《第六匈牙利狂想 曲》中一段著名的快速连续八度为例,只有在手腕既能坚实的支撑,又能在极小的动作幅度范围内精确地把力量集中在手掌上,并以最快的速度传递到由大指与五指 构成的八度架子上时,才可能把这一技术断奏得干净利索而准确。
手腕的第三种动作方向,是由里到外或由外到里的周旋。这种用手腕“转圈圈”的动作十分重要,也很难掌握自如。因为凡是不能用手指直接连接的远距离音符,都需要用这种手腕动作(自然,必须恰如其分)将这些音符充分地连接起来。


练琴后手很累是什么原因?


很多学生反映练琴之后有手累的情况,其实,这样说并不准确。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并不是手累,实际上是腕部,前臂累。
人的手指十分神奇,可以积极自如的活动,进行钢琴弹奏时,无论持续多久,都不会产生劳累感。这一点与人舌头的功能相似。说话时活动最多的是舌头,但说话久了,全身都会感觉疲劳,但舌头不会累。
弹琴时活动最多的是手指,但手指却不会劳累。但是,当手指活动不积极,也就是缺乏独立性时,手腕和前臂就必须要来“帮忙”,才能继续弹奏。所以,这时“挨累”的,就不是手指了,而是手腕和 前臂。
说手累的学生,实际上是手指活动不主动,用紧张、僵硬的腕和前臂在进行压键演奏,这样时间稍长,就必然会有疲惫和劳累感。
改正的办法是:让手指{从掌关节上}主动活动起来,承担起触键的主要责任,确实感受到腕与前臂是自然的配合着,既不僵硬、也不粗暴生硬的压键,这样劳累感自会消失,就可以轻松、自然的进行长时间练习和演奏了。
总之,手腕的任何动作必须是坚挺与弹性的结合,支撑与顺活的结合,刚柔并济。只有在二者结合的“弹簧”状态中,才可能做到灵活平和,收放如意,转合顺柔。


怎样克服“颠腕”的毛病


常见孩子们在作手指走动或跑动时,出现手腕一颠一颠的现象。我经常形容这种动作叫“坐轿子”。这是手腕帮助手指用力在弹琴,这种弹法十分有害。
由于腕部紧张,使手臂的重量向下输送时被腕子截住,手在失去重心和力量的来源后,会显的软弱无力,被动,生硬的触键,而手腕却不得不代替手指疲于奔跑,造 成小臂紧张,腕子笨重得上下颠动。这种错误得后果是指尖无力,声音发漂或僵硬,从而影响手指得力度,速度,长此以往造成手臂,手腕肌肉得紧张酸痛。
解决方法:
1.打好连奏基础。连奏如同手指在键盘上“走路”。一个手指弹下去支撑住以后,立即放松,然后把手臂重量转到下一个手指尖,在第二个手指弹奏得同时,前面得手指就可放开。指与指之间一定要交接清楚,如同接力赛跑,后来者不接住接力棒,前者一定不能撒手。
2.手腕放松。手腕是手臂与手指连接得桥梁,是手指完成各种弹奏技巧得“调节纽带”。这一关键部分得松驰与否直接影响到手臂与手指得松驰程度和灵活性,进而影响到整首乐曲的贯通流畅,因而手腕一定要柔软放松。
3.手指独立。手指独立连奏时,如果不让手臂立刻跟着动,琴童往往手臂马上僵硬,手腕容易帮着颠,这样效果很不好。弹连奏的时候,脑子一定要清楚,手腕 和手臂保持平衡,不要动,可以允许带一点手臂动作去连奏,手指动作主动,而手臂和手腕动作是被动。不能以手臂,手腕代替手指去演奏。然后一步步的减少手臂 的力量,逐渐加快连奏速度,直至达到手指独力自如的在琴键上跑动。


提高视奏能力的要诀

  “少看键盘少看手,多看谱子多抬头,脑子跟着谱子转,手指跟着脑子走”。这是提高视奏能力、熟悉键盘位置的要诀。
学 习钢琴进展的快慢,每次上钢琴课质量的好坏,其中视奏能力的高低,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对于手指技巧比较好,音乐理解表现比较好的学生,对一首乐曲视奏(视 谱)阶段的完成,几乎完成了对该作品学习的一半或一大半。剩下的就是进一步熟练、加深理解、不断精雕细琢、加工完善了。对同一级别的同一乐曲,有的学生用 一个星期基本完成“视奏”阶段,还可以做到基本无误或没有大的误读、误奏;有的学生却要用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每个上课都需要老师“帮着改错音”,把 “视奏”阶段拖的很长,影响了上课的效果和学琴的进度。如果一个学生每次上课,钢琴老师只起到“改错音”的作用,那么这个学生的钢琴学习即已“亮起了红 灯”,进展肯定是很缓慢的。
“视奏”的核心问题是仔细、精确。我针对视奏能力不同的学生采取了“三个三”的步骤:
第一步是最基本的三点要求,即下次上课1、音不错;2、节奏不错;3、指法不错。
第二步是基于第一步已能基本做到,则应在视奏一开始便留意并做到1、力度记号准确;2、触键要求准确,具体指连音、跳音、顿音等不同触键;3、基本风格准确。
视奏能做到第二步骤的学生,已经很不容易,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要求第三步1、双手力度的平衡,弹奏比较规范;2、理解作品表情,加进演奏者的感情因素;3、接近原速要求。
如果在第一次上新曲子时,就能做到上述的三步,这样的学生不仅视奏能力高、而且已经养成了一种良好的习惯、修养和才能。
视 谱能力的提高是以练习方法的正确为基本的,一些学生记忆力强、乐谱看几遍,练几天,似乎已经可以背下来了,于是低头看键盘,凭着初步记忆,结结巴巴、啃啃 哧哧地弹,像一个严重“口吃“的人,讲一句话都要分成好几截,断断续续,不能完整从容地表达乐曲。这种练习方法和习惯是提高视谱能力的大忌。正确的方法应 该是,即便初步背下来,也要看谱,尽可能少看手,以便熟练手在键盘上的位置。重要的是通过“视奏”理顺音乐,使之流畅完整和尽力精确。


重视Legato(连奏的)技术的正确使用


目前,学习钢琴的孩子很多,但真正能够弹出钢琴作品的音乐性的却很少,有一些孩子好像把钢琴当成敲击乐器来使用似的,弹出的声音生硬、粗糙,非常难听。造成这样情况的原因很多,但我认为这与孩子们没有掌握Legato的弹奏技术有一定关系。
在钢琴弹奏技术中, Scale(音阶)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乐曲中,Scale是运用得最多的一种基本技术。单纯的Scale练习并不太难,而当它一旦和Legato结合起来后,就很难掌握了。Legato Scale必须弹得很均匀,奏出连续流畅的声音,毫无磕绊和间断。这就要求手指不能离键盘太高,手的掌关节有很好的独立挥动能力,从肩至腕要彻底放松,同时手腕要具有灵活自如的旋转动作。
Arpeggio(琶音)和Chord(和弦)在钢琴弹奏中的地位也很重要,弹奏的Arpeggio除了与弹奏Scale时对手指与手腕的要求相同以外,还必须合理、准确地使用延音踏板、注意拇指触键动作的控制。弹奏Legato Chord最重要的是注意音响不可粗砺,手不能打到键上去,要利用臂重自然地落下去。弹奏下一Chord之前,手腕带动手放松地提起来,在手指离开前一 Chord的瞬间,敏捷地移到后一Chord的位置上,手指深深地沉到键底。
目前许多孩子弹琴没有钢琴味,这与没有掌握这种Legato的技术有关系,所以弹奏的声音总是干巴巴的,没有生气。同时,很多琴童认为钢琴声音没有意思,不好听,而失去对钢琴学习的举也与他们没有感受过真正意义上的Legato所带来的流畅、倾心的艺术享受。所以必须重视对Legato技术问题的重要性,加强对孩子们的正确指导和训练,早日使他们的琴声优美起来。


钢琴演奏的歌唱性


“所谓钢琴演奏的歌唱性,是指使每个圆润的持续音相互连接而形成的具有明确倾向性的乐句。”学习钢琴要讲求科学的方法,这当然不仅仅包括简单的识谱并弹奏,还要演奏出美妙动听的音乐。
弹钢琴的最终目的是让听众听到美好的声音,这种让钢琴来发出声音的过程就是我们演奏的过程。传达给观众的声音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呆板的、机械的,一种是有变化的赋予歌唱性的。当然我们要追求的是后者。因为这种歌唱性的声音能够在传达给听众后会使听众内心产生某种感受或者音乐的体验,如果没有达到这样的效果,没有激发听众的灵感和想象力,那么这样的演奏就是我们所说的呆板的、单调的。
音乐其实就是等于歌唱。我们在弹奏中可以通过手指的触键来发出一种我们想要的声音,这声音或柔和,或抒情,或喜悦,或悲伤,或是具有一定的美感,人们在聆听到这样的音乐时会有审美感觉在其中,这样的音乐就是赋予歌唱性的。但是,往往有很多钢琴教育中忽视了“歌唱”的重要性。我们要在孩子最开始学习钢琴时就要让他们懂得什么是“歌唱”和怎样去“歌唱”,要强化歌唱性,强化技术要服从音乐的理念。在诸多钢琴文献中,作曲家早已为我们精心构架了通往赋予歌唱性演奏的一条道路,即使在一些有人认为是比较枯燥的练习曲中,我们也可以发现赋予歌唱性的片段,没有一首作品是单纯的为了技术而训练的。技巧,应该是为音乐服务的。
钢琴音乐的实际内涵就是使钢琴发出一种带有歌唱性的声音。在钢琴演奏中歌唱性尤其重要,它可能会通过我们的手指、内心、感觉这三点合成一起,在演奏中共同表现出来,这种综合性的表现就是有音乐的、有歌唱性的。但往往我们在演奏中很难达到歌唱性,因为钢琴毕竟不像小提琴那样,钢琴是要用手指来敲击键盘来发出声音的,因此这就需要通过手指、手腕合理的动作搭配,来构架合理的乐句。做到了以上这些要求,注重“起点——发展——高点——起点”的乐句阐释过程,歌唱性便会更好的体现出来。

 
选购钢琴的秘诀

  钢琴是一种结构精密复杂,技术含量很高的贵重乐器,且有几十年的使用寿命,因此购买时精心挑选出一台优质琴,就显得极为重要。一台钢琴大约有八千多个零部件,任何部位的加工偏差都可能成为长期使用中的故障隐患。因此,选购钢琴时需要从多方面检查钢琴的制作工艺,精心挑选最适合自己兴趣爱好的钢琴音质。鉴于目前购买家用立式钢琴的朋友较多,我把几年来总结出的选琴方法介绍给大家,为您的选购过程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
许多人认为,选购钢琴就是看看外观有没有磕碰就行了。至于钢琴的性能和音色、音量、键盘的触感等自己都不懂,以为留给以后的调音师都能作任意的改变,其实这是大家的误解。我所说的钢琴的音色、音量、触感等,在钢琴生产的各项技术指标中是难以做出具体和统一的规定的,尤其是出厂后的成品钢琴就更难以做根本的改变。我在调琴时遇到过许多这样的用户,他们说琴不好听,让我调调,我把钢琴的各个部分都作了精心的调节,各项技术指标都完全符合标准,他还是觉得不好听,说高音有一个多八度太闷了。我告诉他,这叫音色不统一,是挑琴时没挑好。他说我哪里知道钢琴还要挑呀!还有的用户是请人帮着挑的,但过了几年他就慢慢感觉自己的钢琴太难听了。是挑琴人不认真吗?不是。经过几年的研究,我发现弹琴人的性格与钢琴的音色有着密切的关系。
我认为挑选一台好听的钢琴很容易,但要让我挑选两台音色、音量、触感完全一样的钢琴是不可能的。钢琴的这些指标是没有一个固定格式的,所以大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性格爱好来挑选适合自己的钢琴。大体上是性格外向的人大多都喜欢音色亮一些的;如果是内向性格则往往喜欢钢琴音色柔和一些。我每次帮别人选琴都要争取与未来的弹琴人见见面,包括三、四岁的孩子。我通过跟他的交流来了解他的性格,然后再选琴;或是在不同的钢琴上用同样的力度弹同样的乐曲,问他哪个好听。还要拆开钢琴,检查里面的零件是否安装调试正确,要用调音扳手检查弦轴的松紧。如在新琴状态时就很松,几年以后很难保持音准,那时用户就要承担不必要的换轴费用。
最重要的是钢琴的音色必须统一。钢琴的音色无论是明亮或是柔和,都必须相对统一。否则弹出乐曲听起来很不舒服。
选琴时最好选音量大一些的,因为声音越大说明音板的振动性能越好,选材用料也比较优良。
钢琴的触感也是很重要的,它可能会影响到学习弹琴的过程中能否顺利地掌握正确的弹奏方法。键盘的力度不宜太轻,因为这不利于锻炼手指足够的弹奏力,甚至像弹电子琴一样使手指立不起来,造成快速演奏时缺乏颗粒性,音符模糊不清。反之,键盘力度过重,也会造成手指在键盘上跑动不起来,影响弹奏速度。年龄较小的琴童手指都很细弱,在过重的键盘上练琴更容易造成折指。总之,要想挑选一台自己满意的钢琴,是一件比较复杂的事情,需要慎重对待,切不可草率从事。

 

访客统计Guest Conuter
Hit Counters